在觀察參悟中升華我們的信仰
來源:
時間:2009-12-16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圣人說:“伊斯蘭建立在五件事情上,正信、禮拜、封齋、天課與朝覲。”信仰是伊斯蘭的基礎,信仰是五功之道,正國為信仰的重要真主在《古蘭經》中多次要求他所創造的具有高度理智的人類,在真主的大能中觀察,他要人們觀察今世生活中的一切,環顧四周大量的景觀和現象,參悟其中所包含的真理,從而達到端正的信仰,完善自身,濟世益人的目的,正如真主所說:“難道他們沒有觀察,駱駝是怎樣被造的,天空是怎樣被升高的,山巒是怎樣被矗立的,大地是怎樣被鋪開的?”(88:17)。
這簡短的經文概括了第一次為《古蘭經》所召喚的阿拉伯人的周圍世界,無論人類的程度有多高,科技有多進步,人們只能生活在外部世界與自身的范疇之間,當人們的觀察事物的原理為超越其本身時,每一件事物都顯示著潛在的造物奇跡,真主對這些事物的創造無與倫比的印證其中,公此一件足以指明真正的信仰。眾所周知駱駝是阿拉伯人最常見的動物,它是運輸和負重的工具,它還可以做人們餐桌上的肉食,它的皮毛可以做衣服和帳篷,駱駝無論身體有多高,力氣有多大,負擔有多么的重,它都是堅忍的、馴服的。甚至一個孩童都可以駕馭它,有理智的人們應該想一想,駱駝的習性,駱駝的體型,絕不是人所能創造的,駱駝也不能自我創造,必定是獨一無二的真主造物的杰作。體型如此高大的駱駝它善處苦境,勤勞的為他的主人工作,而做為真主最完美的被造物人呢,他是怎樣對待創造他,特慈他的主宰呢?
“天是怎樣升高的”,這節經文將人們的思緒帶向天空,也許最先留意天空有奇景的當屬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但人類何嘗不是生活在世界上一片藍天下,天空的景色變幻多姿,迷人心扉,引人入勝。晴天時,麗日當空,陽光明媚;夕陽五彩繽紛;到夜晚月光皎潔情趣橫生,耐人尋味。無邊的夜空,晚風和熙,群星閃爍,令人遐想聯翩,旭日東升,大地生機盎然,萬象更新,是誰不用任何支柱使天空升的這么高,是誰為它點綴了無數的星辰。這必定有一種創造和升起天空的力量,除了獨一的真主還能有誰。
再讓我們回頭看看四周高高巍峨的山巒,與山巒相比人顯得如此緲小而卑賤,當一個處在山頂上對大山的構造簡略思才的人,他會覺得自己離真主更近了,自己的心也寧靜與安穩了,穆罕默德圣人在為圣前常去麥加郊外的希拉山洞,正是在大山中獲得寧靜,獲得感悟。我們人類居住的大地綿延無際,為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適宜的場地,對于人而言,大地太寬闊了,它負擔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一切,無數次的戰爭,無數次的生靈涂炭,無數次的核試驗,給人類的家園已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作為人難道不聯想一下是誰展開了大地,使其負載了這么多的生命和苦難,只有全能偉大的真主。
無需再講,無需再說,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思維想象一下真主指引我們正道,賜予我們信仰,作為一個不信仰者從真主造化的奧妙中難道不能有所感悟嗎?自然世界萬物和諧相處,而明明知道信仰的內含是誠信、守約、和平、負責的我們往往以欺詐的為能事,以傷害為本性,以是非為生活,以冷漠待事物,我們有駱駝的堅忍嗎?我們有天空一樣寬廣的胸襟嗎?我們有山巒的堅強嗎?我們在大地的寬懷嗎?
觀察和參悟升華信仰的途徑,有正信的我們應該怎樣回報真主,為教忠誠,善待他人。圣人及他的弟子和前輩的先賢們已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和財富,我們圣人以《古蘭經》為指導,擺事實,講道理。啟迪愚昧時期的阿拉伯 ,觀察自然世界,觀察自身的奇妙,觀察一切可以觀察的事物,真主在《古蘭經》中說:“讓人觀察他的食物吧,讓人觀察他是用什么被造的,你們應在大地上旅行,然后你們觀察。”圣人獨自一人憑著對信仰的無限忠誠,獲得了真主的相助,得到了人們的擁護,圣門弟子和前輩先賢切身實際地履行傳授正信的神圣職責,開疆拓土讓信仰種子撒向全世界,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們宣揚真理的遺跡。廣州懷圣寺,杭州鳳凰寺,泉州凈覺寺,西安化覺寺,北京牛街清真寺內巴巴墳等,更是他們在中華大地上舍身傳教的實證,沒有一心為主道,一心取主喜悅的堅強信念,做不到這一切;沒有良好的個人修養,沒有與他人的和睦相處,做不到這一切。反思我們,不要奢談豪邁壯志,不要妄言多大的報復,從自身的信仰建認開始,做一個有心的人,做一個有眼光的人,做一個能認真觀察細心參悟的人,讓我們的信仰在觀察與參悟中,不斷升華,直到最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