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特生于1918年12月25日,卒于1981年10月6日。出生在米努夫省邁特阿布庫姆村。他有13個兄弟姐妹。1936年入開羅軍事學院學習。1938年在開羅軍事學院畢業。1939年秘密建立“自由軍官”小組,因從事反英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1950年加入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1952年7月23日參加納賽爾領導的推翻法魯克王朝的七月革命,1956年支持納賽爾當選總統。1964~1966和1969~1970年任副總統。1970年10月15日納賽爾逝世后繼任總統。

他在外交方面采取一些極端出人意外的步驟,如擺脫蘇聯對埃及的控制;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同以色列和談。1972年7月,薩達特下令驅逐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宣布蘇聯在埃及領土上建立的一切設施和軍事裝備移交埃及管理使用。1976年,宣布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歷山大港。1973年10月,薩達特命令埃及軍隊渡過蘇伊士運河,和敘利亞一起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摧毀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對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發起進攻。埃及在這次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西奈半島仍未收復。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打開了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同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到埃及,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同貝京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1980年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結束了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并收回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78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薩達待遇刺身亡。
為紀念薩達特,埃及政府于1982年4月將西奈半島的亞米特城命名為薩達特城。著有《革命歷史》、《尼羅河上的起義》、《薩達特回憶錄——莫斯科和開羅之間的堅冰正在消融》、《對個性的探索》、《阿拉伯統一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