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電視片中《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的內容及影像資料,應沙特阿拉伯王國邀請,CCTV-6電影頻道《世界歷史》攝制組一行于2009年12月5日來到沙特阿拉伯這個文化豐富、歷史璀璨的王國進行實地拍攝。
一部大型紀錄片,一部歷史叢書。
由CCTV-6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合作攝制的100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以及同步出版的系列歷史叢書《話說世界歷史》,向人們講述自人類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所走過的歷程。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地考察與拍攝,訪問了全球500多名中外歷史學家和300多座博物館,呈現的不僅是一部縱貫人類發展全程的歷史教材,更是能夠讓讀者感悟世界歷史無窮魅力的藝術珍品。
為了豐富電視片中《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的內容及影像資料,應沙特阿拉伯王國邀請,CCTV-6電影頻道《世界歷史》攝制組一行于2009年12月5日來到沙特阿拉伯這個文化豐富、歷史璀璨的王國進行實地拍攝。一周多的時間,記者隨金城導演率領的攝制組訪問了首都利雅得、著名的金融貿易中心吉達、有“夏都”之稱的高原城市塔伊夫、魯卜哈利沙漠、薩利赫城堡、王國博物館、費薩爾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等。
沙特學界有一個“中國研究”計劃
費薩爾國王伊斯蘭研究中心坐落在首都利雅得繁華的街道上,綠樹環抱,高樓聳立。這個研究中心的秘書長葉海亞·穆罕默德·伊本·朱奈德博士,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他說:“阿拉伯和中國的文化交往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伊斯蘭教誕生的時期。從那時起,阿拉伯人經亞洲、從廣東和中國西北分別進入中國內地,逐漸發展和形成中國的穆斯林群體。阿中商貿往來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進行,從中國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經土耳其到歐洲,絲綢之路連接了整個世界的貿易,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在絲綢之路上,流傳著許多阿中文化交往的佳話。
葉海亞秘書長透露:“目前我們有一個叫‘中國研究’的計劃,是學界比較大的一個文化交流項目,準備用一年時間搞研究,研究內容包括中國歷史、社會、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費薩爾研究中心一直以開放的心態迎接來訪者,展開合作交流,同時利用中心的雜志發表學術成果。隨著“中國研究”計劃的啟動,會有更豐富的學術成果出現。”
重視古籍手抄本的利用與研究
費薩爾研究中心有一個很重要的圖書館,專門收藏古籍手抄本。這些抄本年代不等,遠逾千年,近于百載;大小不一,大者等身,小者盈寸。“這是費薩爾研究中心現存最古老的手抄本資料,是源自教歷1世紀(公元622年為伊斯蘭教歷紀元)的《古蘭經》抄本,內容為古蘭經中的一章《婦女章》,是用古老的希賈茲(漢志)文體書寫的。”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據介紹,這個圖書館收藏古籍手抄本上萬種,主要是《古蘭經》、《圣訓》、《希大亞教法》等教法典籍。
在古色古香的書柜里,放著一個銅質器具。工作人員解釋說:“這個重要的小部件是一個裝墨水和筆的文具,右邊放筆,左邊放墨。書寫一般用黑色和紅色墨水,其中紅色是用作提示性標記。這個大點的盒子,里面分四小格。大格盛放黑色墨水,用來書寫正文。小格盛放其他顏色的墨水。根據書寫需要,有時用一種顏色,有時用四種。”
展望2010年中沙建交20年
經過緊張的訪問回到了首都利雅得,攝制組一行拜會了中國駐沙特大使楊洪林。楊大使回顧了中國和阿拉伯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指出中國與阿拉伯兩大燦爛文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不僅有力促進了雙方的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還推動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當前形勢下,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交流不斷擴大和加深,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更加緊密,更加富有成果,雙方正在創造著新的友好篇章。
楊大使詳細介紹了中沙關系的有關情況,指出建交19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兩國關系快速發展,目前已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深,高層互訪頻繁;經貿合作深入開展,沙特已連續8年成為中國在西亞、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并連續多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能源供應國;兩國在文化、教育、體育、青年等人文領域的友好交流與往來日益豐富,雙方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不斷加深。2010年是中沙建交20周年,展望未來,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沙戰略性友好關系必將取得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