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用品產業國際市場容量及我國的發展現狀
全世界有13億穆斯林,全球清真食品、用品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前景十分廣闊。不僅穆斯林依賴清真食品,來自于不同種族及宗教的人群對清真食品都具有較高的需求。其中,阿拉伯聯盟的22個成員國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費市場,也是我國清真食品的出口目的地。
來自中國伊斯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清真食品一項,2006年國際貿易總額已超過了2.1萬億美元。有關專家估計,今年的增長幅度還將在20%以上,這還不包括食品之外的服裝、飾品、工藝品等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據了解,我國近年來該產業的發展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速度。2006年,我國清真食品貿易額超過了21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快速增長勢頭依然明顯。
雖然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與全球市場容量相比,我國清真食品貿易額僅占世界貿易總額的0.1%。尤其在出口方面,目前我國的出口額不足1億美元,在世界貿易總額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我國從事清真食品用品生產的企業數量并不少,產業發展緣何如此滯后?權威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企業小、弱、散,缺少叫得響的品牌。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介紹說,我國從事清真食品用品生產的企業主要以生產和經營牛羊肉及其附屬產品、服飾、特色工藝品等為主,這一產業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河南、廣東等穆斯林相對集中的地區。我國大多數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的深加工、精細化程度不高,附加值很低,而且經營分散,沒有形成集中優勢,很難產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目前,僅有吉林的皓月、新疆的中基、河南的丹妮和青海的伊佳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贏得了一些市場。
——我國發展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的優勢
盡管目前我國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但是有著發展壯大這一產業的優勢。
一、清真飲食文化悠久燦爛。我國擁有2200多萬穆斯林人口,有著1200多年的清真食品用品生產的悠久歷史,長期以來,我國的穆斯林群眾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我國的穆斯林在同漢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諧相處和交流當中,吸收了很多優秀元素,從而在產品特色和創新上擁有其他單一穆斯林文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清真食品原材料資源富集。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有水草豐美的東北草原、內蒙古草原,天然無污染的青藏高原草場,這些地方都盛產世界上最優質的草料。豐富的草原資源不僅能夠保證清真食品原材料的供應,而且在這樣的草場上出產的牛羊肉等清真食品原材料的質量完全能夠達到國際清真食品認證機構對原材料標準的要求。在此次展覽會期間,阿拉伯國家的一些參展商考察青海的清真食品資源時,諸多的企業代表對青海擁有的豐富資源都非常羨慕。
三、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政策,已經惠及穆斯林地區的廣大群眾。他們對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我國的穆斯林是善于學習,善于比較的民族,通過諸如國際展覽會之類的活動,他們已經看到了此間的商機,急切期望通過開發自己的優勢文化資源走上富裕之路。
四、穆斯林國家與中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給我國發展清真食品用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阿拉伯農工商總聯盟主席阿德蘭·卡薩表示,近年來,阿拉伯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貿易往來大大增強,僅上一年度,阿拉伯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總額超過了660億美元,相比15年前,增加了近30倍。此次參會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貿易部部長穆罕默德·拉阿夫說,中國商品在伊拉克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伊拉克有2800多萬人,兩國之間的貿易潛力至少在數十億美元以上。
——我國清真食品用品行業面臨的障礙
在看到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發展的優勢的同時,專家指出,我國發展這一產業還面臨著一些障礙。
一、由于目前我國大多數清真食品用品生產企業處于小規模的分散生產經營狀態,其制作過程還很不規范,主要以粗加工和低層次產品為主,在產品的精細化程度和品種的多樣性方面,還遠遠無法與國際市場接軌,因而缺乏競爭力,利潤空間也較小。
二、缺乏在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有實力的清真食品用品生產企業太少,這是走向國際市場的最大障礙。一些企業經營者小富即安的小生產思想意識還很嚴重,做大做強的意識較弱,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眼光,因此不能有效整合資源,小打小鬧的分散經營方式很難為樹立品牌營造環境。
三、截至目前,我國清真食品用品行業尚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認證標準,這嚴重阻礙了我國清真食品用品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穆斯林國家對清真食品的認證要求非常嚴格,相關調查顯示,穆斯林國家普遍認同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是由馬來西亞國家制定的清真食品認證標準,與此相對應,馬來西亞的清真食品用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四、政府對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的扶持政策需要進一步明確。一些相關政府部門認為清真食品用品只是小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有限,因此給予的重視還顯不夠。
——四項舉措把產業做大做強
如何加快中國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的發展,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入手,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
一、加強與穆斯林國家和地區外商的交流和溝通。這不僅有利于國內企業把握國際清真食品用品市場的需求趨向,也可以讓外商更多地了解我國清真食品產業的各項優勢,激發其合作意向。青海省伊斯蘭協會的任志宏告訴我們,阿拉伯農工商總聯盟主席阿德蘭·卡薩參觀了西寧東關清真大寺以后對他說,之前他沒有想到中國會有那么好的清真寺,也沒有想到在青海會有那么濃厚的穆斯林文化氛圍,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加強同青海清真食品用品企業的合作。
二、成立專門的清真食品用品研究中心,加強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認為,我國在清真食品用品方面的專業性研究機構幾乎是空白的。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穆斯林群體對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在質量和品種多樣性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來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
三、政府相關部門需積極引導、協調,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國內清真食品用品企業走精細化加工的路子,為創造品牌創造條件,營造環境,協調小規模、低層次的企業走聯合發展道路,擴大規模,以形成集中資源優勢。
四、盡快制訂一個統一完善的清真食品用品認證體系。青海省伊斯蘭協會秘書長韓德明、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及有關人士都不約而同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建議,在清真產品質量和規格方面,可由國家食品質量監管部門制訂統一的標準,而在是否清真的認證標準上,可由伊斯蘭協會參照國際標準制定,兩者結合可確立我國的清真食品用品認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