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璀璨燈光灑在“英娘”身上,那英娘廣舒長袖、且歌且舞,時而巧笑嫣然,時而聲淚俱下……劇終,全場燈光大亮,臺下掌聲潮水般響起,“英娘”馬少敏恍然驚醒,回到現實:自己參加梅花獎角逐的參賽劇目京劇《絲路花雨》大獲成功,受到了評委專家以及酷愛豫劇的平頂山人的喜愛。
一個月后的杭州,掌聲再次響起。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甘肅省京劇團青年演員馬少敏成功摘得梅花獎。站在臺上,回顧以往的從藝經歷,馬少敏的心中難以平靜:每一次掌聲響起,都好像初次的舞臺,聽到第一聲喝彩……
梅花香自苦寒來
10歲那年,馬少敏去考甘肅省藝術學校。老師說:跳段舞吧!不知所措的小姑娘猶豫片刻后,做了一套廣播體操;老師說:唱幾句吧!小姑娘想了想,張嘴唱了段臨時抱佛腳學會的“我家的表叔數不清”。就這樣,回族姑娘馬少敏誤打誤撞,邁進了京劇之門。
唱做念打、水袖花衫,轉眼間,8年學藝生涯匆匆而過。1986年,18歲的馬少敏成了一名專攻青衣花衫的專業演員。其后,她偶爾演個小配角,客串一把主持人,或是演演電視劇,10年轉眼又匆匆而逝。
1996年,機遇光顧馬少敏。一次偶然的機會,京劇《夏王悲歌》中李元昊的妻子野利后一角落到了馬少敏頭上。《夏王悲歌》是當年省京劇團創排的一出名滿天下的大戲,野利后是位刁鉆難纏的主兒,馬少敏是個羞澀靦腆的小字輩,從接到角色到正式上演,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馬少敏說她后來能塑造成功與自己性格反差巨大的野利后,與團里前輩們的幫助密不可分。但一出《夏王悲歌》,令同行認識了馬少敏。1996年,青海省京劇團在創排《格薩爾王傳》時,請她出演女主角梅薩王妃。此后她又出演了《西域星光》中的焉支海,而《野天鵝》中的“愛麗莎”干脆是一位從安徒生童話中走出的異域少女。
1997年,“甘肅省青年演員大獎賽”拉開序幕,馬少敏報名參賽,時任省京劇團團長、“梅花”獎得主陳霖蒼上陣為她配戲《霸王別姬》,著名京劇藝術表演家陳永玲先生親自為她“摳”戲。馬少敏說自己雖從小學戲,但不夠“瓷實”,是老先生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摳”,讓她捧回個二等獎。
學得不夠“瓷實”,是一直困擾著馬少敏的心頭病:“總覺得戲會得太少,戲摳得不夠細。”1998年,已做了媽媽的馬少敏再次成了一名學生,她考進了中國戲曲學院成人表導系。在中戲求學的時候,馬少敏得到了許多名師的指點:跟《杜鵑山》中柯湘的扮演者楊春霞學了《鳳還巢》全戲、《杜鵑山》選段;梅蘭芳的琴師,80多歲的姜鳳山也親自為她說過戲,還夸她“條件好”;但馬少敏仍覺得自己的表演不夠細膩柔美,隨后又跟昆曲名家沈世華學了《刺虎》《游園》等戲,昆曲的清麗柔婉、細膩抒情為她在京劇《絲路花雨》中成功塑造英娘一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