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首都馬斯喀特 (Muscat) 東南瀕阿拉伯海,東北臨阿曼灣,據守印度洋通住波斯灣的門戶。戰略地位重要,為阿曼第一大城市,既是阿曼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阿曼的旅游和商業中心。被當地人稱為“首都地區”的大馬斯喀特市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馬斯喀特”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降落之地”。歷史上屢遭異族入侵,歷經滄桑。1588年葡皇菲利普二世命令駐軍在馬斯喀特港灣修建遙相對峙的米拉尼城堡和賈拉利城堡,它們至今還在。1784年阿曼賽義德王朝在此建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里還是一個七、八千人口的簡樸的中世紀城鎮。1970年卡布斯蘇丹執政,利用1967年開始鉆探出來的石油收入,大力建設,馬斯喀特從此朝現代化方向飛速邁進。
馬斯喀特門
自公元2世紀起,馬斯喀特就已成為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航線上的海運中心,它是古代中國和阿拉伯國家貿易的重要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
雖然馬斯喀特近年來大力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也十分珍惜歷史給自己留下的遺產,如馬斯喀特老城、修建于16世紀的古堡以及馬托拉傳統集市等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在馬斯喀特,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傳統住宅、市場、小鋪和狹窄的老街與現代化的購物中心及寬闊的大路并存的景象。
馬斯喀特旗幟宮
馬斯喀特的綠化也令初次來這個城市的多數人為之稱道。雖然地處沙漠地區,馬斯喀特的主要道路均植有綠樹,在許多環島和公共區域有綠草和鮮花裝點,市區還有多處公園綠地。
馬斯喀特集市外景
馬斯喀特港是古代中國和阿曼貿易的重要港口。1980年11月23日一艘阿曼仿古木帆船“蘇哈爾”號,從馬斯喀特海軍基地啟航,沿著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過的航線,歷經216天,于1981年7月1日抵達廣州。它再現了《天方夜譚》里描述的辛伯達七次航海最后到達中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