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不產茶,但青海人愛喝茶,尤其愛喝用茯磚茶、青稞、荊芥、食鹽等一起熬制的熬茶。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每天早上熬茶是個麻煩事兒,年輕人想喝熬茶,但卻不會熬茶。還有那些出門在外打拼的青海人,更是希望能在外地喝上一杯地道的青海熬茶。2008年年初,細心的人們發現,一種名叫“三江雪”牌的袋泡熬茶在省城面市了。
自己需要,別人也會需要在交通運輸條件落后,科技不發達的過去,青海高寒、少雨的條件決定自產蔬果非常有限,相對而言,青海人食用的牛羊肉和奶制品等高熱量的食物相對較多。為了消食驅寒,青海人十分愛喝茶,尤其愛喝這種褐紅色的熬茶,這就有了青海人“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現在,青海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蔬果,但青海人愛喝熬茶的習慣卻沒有改變。
青海三江雪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下稱三江雪食品公司)的董事長穆華峰就是個土生土長的青海人,他也很愛喝熬茶,可是,每次去外地進設備或是考察時,帶的茯磚茶沖泡是泡不出那個味兒的,自己熬壺茶又太麻煩。從自己的需要出發,一直在飲料市場打拼的穆華峰想到了把熬茶做成飲料。可是涼了的熬茶不好喝,而且暖胃、降脂的作用大大減弱。因此,穆華峰覺得如果能把熬茶做成袋泡茶,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熬茶的口感和功效。
2007年年底,三江雪食品公司成立了研發室,邀請北京的專家一起攻克袋泡熬茶的制作技術。青稞烘烤的時間、茶湯的色澤、在無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怎么做到產品不變質……一個接一個的難題得到了解決,經過整整一年的研發,袋泡熬茶研制成功了。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穆華峰沒有著急把產品推向市場,而是送到飯館、茶藝和茶園讓顧客免費品嘗,結合消費者的建議和意見再次改良。一個月后,藏香熬茶和三江雪熬茶兩個口味的產品正式面市。
熬茶擺上了貨架,這種被譽為“青海人的咖啡”的袋泡熬茶每小包的出廠價在0.5元左右,這幾乎趕上了即沖咖啡的價格,而三江雪食品公司也成為了我省首家將熬茶變成袋泡茶和商品的企業。
食品企業追捧青稞
把熬茶變成袋泡茶是三江雪食品公司的首創,但利用青稞開發健康食品已經是多家食品公司的共識。目前,國內多家食品企業在近些年開發了青稞掛面、青稞米餅等健康食品。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也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建設分廠,利用我省的綠色食品青稞,研發出了青稞八寶粥和方便面,并加緊研發青稞提取物制作的飲品。
據介紹,熬茶的一個重要成分是青稞,青稞是大麥的一種。在青藏高原,青稞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由于青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突出的醫藥保健作用,因此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也會有百歲老人,而且肥胖者很少。相關企業的入駐,引發上游原料的緊缺和價格的上漲。為了保證原料供應,三江雪食品公司給出了每公斤2.5元的價格收購,這個價格遠遠高出了當時的市場價,農民種植青稞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隨著熬茶銷售額的大幅增加,建立青稞種植基地,保證原料供應將是三江雪食品公司這類企業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