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德國高達400萬的穆斯林人口,科學委員會(Wissenschcaftsrat)倡議德國大學也承擔起培養伊斯蘭學者和伊瑪目(Imame,伊斯蘭教教長神職人員)的責任。在科學委員會的的倡議書中,“進一步發展德國高校中神學和宗教相關科學”中,他們倡建議先在兩到三個高校里建立伊斯蘭教研究、神學研究中心,以此推動“德國高校中神學和宗教相關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科學委員會的一個專家組在該問題上進行了兩年的研究準備,并在今年的2月1日于柏林發表公布了他們的這份長達150頁的倡議書。德新社發布了這份長達150頁的倡議書。科學委員會明確表示,應該在國立高校開設伊斯蘭教專業,進行伊斯蘭教研究,以及“為宗教學者提供牢固的基礎教育”,而不是將這些任務留給私人機構。
“為了促成國家和穆斯林團體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必要的合作,科學委員會建 議,在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為伊斯蘭教研究設立有在神學方面有權威研究背景的咨詢委員會。”
目前,有關這種咨詢委員會的組成方式,在科學委員會中還存在爭議。50年來,科學委員會在聯邦和各州為決策者提供有關高校和科研政策方面的咨詢。該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由聯邦總統提名的多各學科的科學家組成,其中還包括還有幾名聯邦和州一級的教育科研部長,以及政府的高階高級行政官員。
聯邦教育部長對該倡議表示歡迎
聯邦教育部長沙萬范(Annette Schavan)在接受《世界報》周日版的采訪時表示,歡迎科學委員會的這一倡議。她將為那些對此該倡議的執行工作感興趣的大學在實施倡議時提供支持。“在德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兒童和青少年的數量很高,而且仍在增加。”沙萬范強調,“因此伊斯蘭宗教學者和伊斯蘭科學家的培養就尤其重要。我認為,這是現代社會中一項很有說服力的民族融合政策。”
目前,在德國只有明斯特大學(Universität Münster)為少量教師提供伊斯蘭宗教課程的培訓。此外,巴登符騰堡和萊茵蘭-法爾茨州的高校也提供相關的進修課程。德國中學里上課的伊斯蘭宗教老師絕大多數來自土耳其。
科學委員會的倡議中還同時提到了高校中的基督教神學、猶太學教和猶太研究。鑒于德國社會正轉變為一個“宗教多元化的社會”,科學委員會建議“基督教神學教育也應與時俱進。”該委員會尤其對羅馬天主教會提出了“急迫切的請求”,希望后者不再插手教授任命程序,因為該程序“完全是一個學術事務程序”。在提出該倡議之前,科學委員會的工作小組與基督教天主教會及新教教會,德國猶太中央委員會(Zentralrat der Juden)和德國穆斯林協調委員會(Koordinierungsrat der Musilime in Deutschland)進行了多次會談。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多有幾個伊斯蘭教團體表示有興趣參與高校中擴大伊斯蘭教研究的工作和和合作與對話。該報援引穆斯林協調委員會的發言人阿爾伯加(Bekir Alboga)的話:穆斯林團體“至少在初期”在高校伊斯蘭研究的學科應當在專業課程內容設置和教授任命上與基督教教會一樣,享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享有與基督教教會一樣的決策權。
德國土耳其人協聯合會(Türkische Gemeinde in Deutschland,簡稱TGD)將科學委員會的倡議解讀為一個重要的民族融合信號。“我們曾一再強調過,在德國高校中應當建設立相應的伊斯蘭教研究專業。”該協會TGD聯邦主席克拉特(Kenan Kolat)對接受德新社采訪時說。他認為,重要的是,這些伊斯蘭教神學研究中心應當獨立運行,不受其它機構的影響。
綠黨聯邦議院首席議會秘書長干事長福克爾•貝克(Volker Beck)說:“如果伊瑪目都來自國外,對民族融合是沒有好處的。他們不了解德國,也不了解穆斯林在德國遇到的問題,因此作為神職人員也就不能有效的引導他的教民。”因此,伊斯蘭大會必須“為伊斯蘭教在德國的平等地位設置一個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