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縣大力發展肉牛產業
來源:
時間:2010-03-19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歲末年初,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牛、相牛會為寒冬里的甘肅省康樂縣城增添了一把火。十里八鄉的父老鄉親牽著黃牛匯聚在一起,人人都沖著“牛狀元”的名分,就圖著為新年添個好彩頭。康樂縣政府不失時機,拿出230多萬元,對公選出的46名“牛狀元”當場進行了重獎。
為了把富民強縣的產業做大做強,康樂縣采取協會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和政府重點扶持的辦法,加大對畜牧產業的扶持力度。縣委書記李生發表示,打響肉牛品牌,讓牛業“牛”起來,最終的目的就是扶持農民尋找到一條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路子。2009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11萬頭,畜牧業增加值9314萬元,人均畜牧業及其相關收入444元。協會引導———養牛戶找到了致富路
康樂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當地部分農戶靠養牛發了一筆“牛財”。然而,傳統的養殖模式常常造成養殖成本大、產出效益低等問題,很難形成規模優勢。康樂縣蘇集鎮半坡村的當家人馬俊祥從中看到帶領村民致富的門道。他動員養牛農戶成立半坡村育肥牛協會。由協會出面與當地龍頭企業———康美牛業有限責任公司聯系,引進黑白花奶牛、西門塔爾牛等種牛,并對全村的500多頭牛實行分散養殖、統一管理、統一改良、統一出售。目前,全村有150多戶參與養牛產業,通過協會的牽線搭橋,已向外地出售牛犢120多頭,農戶獲得收入近15萬元。
半坡村依靠養牛協會牽住了牛鼻子,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也讓更多的康樂人找到了致富的出路。蘇集、康豐、草灘等10個養牛大鄉成立了14個養牛協會,發展會員2000多戶。各養牛協會還聘請農技人員擔任科技顧問,指導農民進行科學養殖。同時,協會出面為養牛戶解決引種、銷售和融資等難題。
龍頭企業帶動———養牛戶有了致富“靠山”提起康樂縣的養牛業,就不能不說起“康美模式”。當地的干部和群眾坦言,借助康美公司推廣的“康美模式”,當地的養牛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近年來,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地區建立了千頭肉牛育肥基地6個、50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基地40個,年可出欄育肥牛5萬頭。
在每個養殖基地,康美公司在品種改良、飼草料、飼養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制定嚴格規范標準。正是靠著這座致富“靠山”,原本讓養殖戶牽心的防疫、周轉資金和市場等難題迎刃而解。而該公司每屠宰1頭肉牛,政府都會給涉及的農戶現金補貼。
政府扶持———養牛戶有了盼頭如何讓養殖業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大產業始終是康樂縣政府思考的重大課題。為使肉牛產業快速發展,該縣出臺了《康樂縣肉牛產業大縣建設實施方案》,完善了《康樂縣財政扶貧養殖業貼息貸款實施細則》等12項配套辦法和技術規范。為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投資畜牧產業,該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養殖場戶用水、用電享受農業用水、用電優惠,對新建養殖基地、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按照規模給予5萬~50萬元獎勵資金。2009年,全縣落實養殖小區和青貯池扶持資金80多萬元;對飼養3頭以上母牛戶每頭補貼100元,累計發放補貼資金60多萬元。
為解決農戶資金短缺問題,康樂縣出資760萬元,動員14家養殖企業共同出資240萬元,成立了康樂金牛資產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村級扶貧基金,支持牛羊產業發展。2009年,全縣投放畜牧業貸款3000萬元,落實農業銀行肉牛產業開發專項貸款1500萬元。通過獎勵、貸款貼息、擔保銀行貸款等扶持措施,加速了肉牛產業的健康發展。目前,康樂縣累計建成肉牛規模養殖場(小區)103個,2009年肉牛存欄達6.12萬頭,畜牧業增加值達到9314萬元,占農業增加值的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