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繭絲綢行業形成的巨大沖擊,在出口受阻、內銷市場容量有限、繭絲價格大幅波動等不利形勢下,陜西省商務廳(省繭絲綢協調辦公室)積極運用東桑西移政策資金,引導繅絲行業企業調整生產結構,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拓展產業鏈條,開拓國內外市場,在逆境中求得穩步發展。2009年陜西省14家繅絲企業共安置農民工3773人就業,生產桑蠶絲2380噸,再創歷史最高年產量,其中4家企業同比增產15%以上。
全省繅絲企業通過實施東桑西移工程項目,實行訂單生產和保護價收購,在鞏固提高本地蠶繭原料生產基地的同時,積極從省外組織原料,設法穩定生產和用工,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寬。目前,多數企業由單純的繅絲生產轉向繭絲資源綜合利用和下游、終端產品開發,陜西天成絲業有限公司建成了100臺織機的織綢車間,擴大了家紡產品生產,年內生產絲棉被1.8萬床;安康巴山絲絹有限責任公司投入100多萬元增添了家紡生產設備,除當年生產高檔絲棉被1.2萬床外,還生產蠶沙枕、領帶、絲巾等產品;城固張騫絲綢廠結合當地開發旅游資源需要,設計生產了多樣化的絲綢書畫作品和生活用品。
與此同時,陜西省繅絲企業普遍改變了埋頭廠內生產、不重視市場經營的習慣,多數企業派員直接參與嘉興繭絲綢市場交易,并從中獲取信息。有6家企業在西安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上首次參加展銷,取得良好銷售業績。陜西天新絲綢有限公司和陜西天成絲業有限公司還開展了自營出口業務,2009年出口桑蠶絲87噸,出口金額21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