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董小吾導演的第一部回族“花兒”歌舞劇《曼蘇兒》,獲得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優秀節目,這是寧夏歷史上第一臺晉京演出獲獎的劇目。《曼蘇兒》不僅獲得了最高獎,還成了唯一留在北京公演10多場招待外賓的保留劇目。30年后,中衛市精心打造的我區首部大型風情花兒歌舞劇《回鄉婚禮》作為長期演出劇目在北京寧夏大廈定點演出。
本土作家挖掘創作
2005年,寧夏“花兒”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兒”演唱在中衛市回民聚居區海原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鮮明的民族特色。為了將寧夏花兒最優秀的文化品牌和民族風情挖掘出來,使“花兒”這支回族文化藝術的奇葩走出寧夏、走向全國,充分展示回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提升寧夏作為“回族之鄉”的文化軟實力,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衛市委宣傳部的重視下,相關部門開始組織人員對“花兒”進行挖掘整理,著手創作。
2007年,海原縣花兒藝術團退休編劇張明公翻閱資料、走訪回族老人、趕回族人家婚禮,收集了大量資料,進行劇目創作。當年10月,《回鄉婚禮》初稿完成。2008年,中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秀嵐上任后作出決定,將《回鄉婚禮》定位為回族婚俗花兒風情劇,由中衛市歌舞團創排,海原縣花兒藝術團排練。中衛市還安排編劇張明公、導演馬向東、作曲馮亞新等主創人員赴北京學習,取長補短。
馬向東告訴記者,寧夏多年來沒有花兒劇,早在30年前,董小吾導演了第一部回族“花兒”歌舞劇《曼蘇兒》,之后中間一直處于空白。打造《回鄉婚禮》,是想以回族婚禮為素材,挖掘回族的性格、生活,更多體現回族習俗和民族文化,以表現寧夏回族改革開放30年來的精神面貌。
創排期間,中衛宣傳部多次邀請區內外專家反復論證,在汲取各方諸多修改意見的基礎上,再改進、再加工,2009年6月《回鄉婚禮》創排完成。“該劇主創人員全是寧夏本土作家。”馬向東說,“請外面的大腕,一是沒能力,二是即使請來,他們創作的東西也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新穎藝術形式闖市場
2009年年底,應寧夏阿拉伯文化交流中心邀請,《回鄉婚禮》在北京寧夏大廈、中央黨校四度亮相,受到國家民委和中央黨校領導的好評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年兩會期間,《回鄉婚禮》再次晉京,從3月3日至15日在北京寧夏大廈演出,每天上演一場。此次晉京演出旅游版《回鄉婚禮》,演出時間由以前的1小時20分鐘縮至50分鐘。 整個劇目由歌會、相親、插花、沐浴、婚禮五部分組成,中間穿插著幾段干花兒,“阿哥是六盤山的花兒王,尕妹是賀蘭山的鳳凰?;▋和鹾网P凰情意長,好花兒配上個圓月亮……”由花兒歌手馬漢東、妥燕上臺清唱,高亢、婉轉、撩人心弦,原汁原味震撼人心。當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馬啟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陳廣元應邀觀看了演出。陳廣元說,《回鄉婚禮》能夠通過回族婚姻主體,弘揚和宣傳回族文化,讓全國各族人民能更多地了解回族民俗,希望該劇走得更遠。中國—阿拉伯友好協會理事時延春觀看了兩次,認為該劇突出了兩個方面:一是花兒藝術形式、一是回族穆斯林,特別是寧夏穆斯林的獨特風情,把兩個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在國內很特別,非常值得一看?!痘剜l婚禮》成功搬上舞臺,先后在中衛、銀川、北京演出,已上演50多場,如今已成為長期演出劇目在北京寧夏大廈定點演出,可以說再續了《曼蘇兒》的輝煌。那么,該劇憑什么能走向市場?
“最主要的是劇目藝術形式新穎。”馬向東說,以前花兒劇僅僅是片段,此次完整地挖掘出回族文化,獨特的民族表現在外界很少見。同時劇目內容多元化,不單是婚禮場面,更多表現當地百姓精神面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可以說是劇目的靈魂所在。
文化與旅游結合顯效益
中衛市歌舞團的前身是紅枸杞藝術團,屬于民辦公助的演藝團體。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中衛市歌舞團將與海原花兒藝術團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將《回鄉婚禮》推向市場。目前,中衛市歌舞團獨立完成的旅游版《回鄉婚禮》準備走進旅游區,主要立足于沙坡頭旅游區,以及區內外邀請演出、對外友好國家和阿拉伯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3月17日,《回鄉婚禮》的演職人員完成晉京演出任務返回中衛,下一步他們計劃出國演出。據寧夏阿拉伯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介紹,《回鄉婚禮》在京演出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他們已和多家旅行社簽訂了演出協議,并和部分阿拉伯國家大使館達成了意向性的演出協議。中衛市將通過寧夏阿拉伯對外文化交流中心搭建平臺,讓《回鄉婚禮》走出國門。
杜秀嵐表示,《回鄉婚禮》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其經濟效益也開始顯現,此次在北京寧夏大廈演出,門票賣到168元一張。文化與旅游結合,最終讓該劇市場化,為中衛歌舞團、海原花兒藝術團的演員謀求生路。通過創排《回鄉婚禮》這一劇目,不僅宣傳民族團結,還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之得以很好地傳承。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