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之道:一頭牛發動“綠色革命”,向綠色經濟進發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最近有篇文章講,“在工業革命時期,中國在沉睡,在信息革命時期,中國剛剛醒來,而在如今,中國將要全心投入一場‘綠色革命’”。
“綠色成長”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大趨勢。經濟迷霧中如何謀篇布局,新形勢下的中國經濟的新起點又在哪里?蒙牛集團向以一頭牛的低碳經濟為例,展示了中國乳業的“綠色”探索,并結合中國經濟的未來趨勢對企業的“綠色復興”進行了闡釋。
從曾經的“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到如今的“今天的綠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銀山”,以蒙牛為代表的內蒙古企業,掀起了中國乳業的“綠色復興”運動。在這場產業革命中,從奶牛的福利到奶農的幫扶,從奶源到整個綠色產業鏈,目標都指向“每一滴牛奶都是綠色的,每個牧場都要是生態的標桿”。
這場綠色革命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變化,也帶來整個企業形態、行業形態的大調整。在推進牧場化進程,加強萬頭、千頭、百頭現代牧場以及養殖小區的建設方面,目前蒙牛已經合作、參股建設11座萬頭以上規模超大型牧場,另一方面推動現有的奶站、小區向大規模的牧場進行轉型,目前蒙牛源自現代化牧場小區的原奶已經超過70%,產品品質進一步提升。對于暫時不能轉型成牧場的奶站、小區,蒙牛加強監管、嚴格要求,必須做到“統一分群、統一防疫、統一獸醫、獸藥、統一飼喂、統一擠奶和統一育種”六個統一。
根據蒙牛規劃,還將陸續投資建成20-30座大型牧場。在可預期未來幾年內,蒙牛都會是行業內第一大牧場奶源的擁有者。蒙牛在奶源上的前瞻性戰略布局也得到了普遍認可。財經名人、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認為,蒙牛的萬頭牧場或可成為行業標桿。
可以說“生態草原”這4個字,已成為蒙牛獨特的企業符號。遵循“取之草原、用之草原”這一原則,蒙牛對生態循環經濟的牧場進行了標準定位,即:以奶牛養殖為主體,以有機、環保技術為支撐,將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牛養殖、糞污處理、蔬菜種植、花卉觀賞、人員培訓、休閑觀光等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觀光型牧場。在蒙牛現在已經合作、參股建設11座萬頭以上規模超大型牧場中,僅澳亞牧場每年就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合25000噸二氧化碳當量,同時還可日生產沼氣12000立方米,每年向國家電網提供1000萬千瓦時的電力。
為何是蒙牛而不是別的企業發動這場綠色革命?在當前時機下,綠色革命時機是否成熟?對此,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蒙牛只是順勢而為,主要還是源于消費者綠色消費的需要,同時也是順應新時期乳品發展的需要。“綠色”不僅帶來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提高了中國乳品的競爭力與影響力,乳制品企業加強從奶源基地、原料奶質量、加工到營銷渠道建設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控制同時,也推動了行業整體水平的穩步提升和科學發展。
而作為蒙牛多年的戰略合作伙伴,亞洲博鰲亞洲論壇相關負責人對此舉顯然是相當贊賞的,他指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綠色復興首先是品質的保證。”綠色復興不僅僅是一場潮流,更是產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蒙牛通過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推動企業綠色產業鏈建設等手段為國內消費者提供具有世界品質的優質牛奶產品,這是其作為國內乳品龍頭企業必須承擔的重要責任,也是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范本。
未來暢想:躋身世界乳業十強,向“世界牛”進發
2009年7月,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公司排名報告顯示,蒙牛名列全球乳業第19名,這是中國乳業首次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行列,也是中國乳企歷史性的突破。這也標志著作為中國乳業的領先企業,蒙牛代表中國奶企站在一個新的座標上,從內蒙牛到中國牛,逐步邁向世界牛發展階段。
同年7月,蒙牛與世界500強之一的中糧集團建立了堅定的戰略合作關系,不僅實現兩大集團的優勢互補,也推動了蒙牛“三化進程”,即原料市場(從田間到餐桌)更趨一體化、食品安全更趨國際化和戰略資源配置更趨全球化。雙方合作有一個基本使命,那就是為中國創造更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品牌、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集群而努力。
可以說,與中糧合作,是蒙牛在邁向世界牛階段最徹底的一次變身,在全產業鏈的大局下,蒙牛的整個產業鏈更綠色,也更堅固,蒙牛立足中國走向世界,這將是一個良好的基礎。充分利用與中糧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透過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在更高的起點上向成為世界乳品企業邁進。隨著中糧蒙牛融合加速,憑借蒙牛本身優秀的管理團隊和品牌優勢,以及中糧入駐董事會所帶來的資源整合作為強有力后盾,蒙牛乳業[24.15 0.00%]在乳制品行業的優勢地位將不斷加強,中糧蒙牛將有能力為消費者、為社會帶來更優質的乳制品,從而大大提升中國食品[7.03 0.57%]在全球市場中的整體競爭力。
分析蒙牛的全球資源配置,可以看出該公司走出了一條清晰路徑:首先建設“牧場聯合國”、引進國際最先進的設備;然后尋求全球化的國際合作,比如與阿拉福茲合作,由外方參與管理,生產更高檔、更優質、為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和喜愛的奶粉和奶類食品;最后是通過更深層次的國際化使得蒙牛自身從各方面都能進一步具備“世界牛”的實力。與世界500強中糧合作以后,蒙牛可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乳業的領導地位并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為“世界牛”的戰略尋求突破做出了新探索。與此同時,蒙牛也加快了企業自身的蛻變,蒙牛總裁楊文俊稱之為走向世界的“IMILK”計劃。這項產品戰略中,以牛奶為載體,它的外延范圍將不斷擴大,從牛奶到時尚飲品,到果汁飲料等等,搭建一個適應不同人不同需求的牛奶矩陣,以功能細分和高品質來為人類健康服務,從而將自己變身為一個世界級的全方位乳品專家。
從世界級的產品矩陣開發,到全球資源配置,蒙牛完成產品、產業的全面升級同時,也從實踐層面佐證中國經濟學家們對于中國制造新競爭力的預言。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蒙牛不僅把綠色和生態的發展理念帶進了本行業,最主要的創新,就是讓一個更加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乳業擺脫了“人口基數大”的單一優勢,真正成為了能夠左右世界乳業發展方向的新生力量。“十二五”規劃之前,從低谷中復蘇的中國乳業正從單純的數量擴張向整體優化結構、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競爭力的方向轉變。從這個意義來說,未來5年進入世界乳業十強,推動世界乳業中國板塊的崛起,中國乳業集體復興,走向世界的夢想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