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文摘類雜志發展瓶頸
每次期刊會上,涌現出很多新刊,在這些新刊中,多以文摘和動漫類居多。動漫類期刊是近幾年的熱點,引起大家的興趣。文摘類新刊之所以層出不窮,主要是制作成本低,編校要求低,進入門檻低和運營風險低等“五低現象”支撐著文摘類期刊很多人愿意去嘗試。現在市場上的文摘類期刊的品種,據不完全統計也有近百種,多數的文摘類雜志的盈利能力都不強。
青少文摘類期刊多數都是靠發行盈利,但隨著發行量的下降,僅僅靠發行來盈利的文摘來期刊,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其定價較低,渠道商的利潤也相對較低,所以如果沒有發行量的支撐,很難得到渠道商的重視,所以市場的發展也受到很大的阻力。任何雜志沒有利潤的支撐是根本生存不下去,發展更無從談起。所以,文摘類期刊的盈利模式就需要有所突破才能有所發展。
期刊的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發行、廣告和品牌(衍生產品)。如前所述,發行盈利這條路已經不能有效支撐雜志的發展,只有靠廣告和品牌來盈利,那么多數的文摘類雜志其實在不具備品牌價值的。所以,用廣告來彌補發行盈利的不足是比較可行的出路。
青少文摘類低碼洋的雜志,其廣告價值一直不被廣告主和市場認同。普遍認為低碼洋類雜志讀者群的消費能力有限,廣告價值不高,同時文摘類雜志多數讀者群為學生,自主購買和支配消費的能力偏低,所以各類文摘類雜志的廣告量都不是很多。既然有廣告也多以小圖片、小彩鈴廣告等為主,其版面價格也比較低,形成不了大的收入。
根據青少文摘類雜志讀者群的構成,多數以青少年學生為主要閱讀人群。其實這部分人群也具備了很明顯的特點:追求新潮、追求時尚,敢于冒險和嘗試并接受新鮮事物。主要讀者群年齡在12-18歲,基本為獨生子女,可自由支配的消費能力較高。所以文摘類雜志的讀者群對學習用品、運動用品、時尚飾品、通訊網絡、數碼產品、動漫網游等有較強的需求力。
但為什么眾多的青少文摘類雜志沒有開發出這類的廣告呢?是雜志社沒想到這些廣告主,還是這些廣告主沒想到雜志這個媒介。其實都不是。經過分析發現,經過對讀者群的分析得出的這些類廣告,他們的市場宣傳策略和產品銷售形式對雜志這個媒介需求力不強。以運動產品為例:廣告宣傳的渠道主要以電視為主要媒介,因為視頻的廣告表現形式要強于雜志的表現形式,同時消費群體也比較廣泛,學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消費群體,所以雜志媒介不是他們的主要宣傳渠道。另外,服裝類的促銷方式主要靠店面促銷和體驗式銷售,所以終端店的折扣和宣傳是銷售的重點。當然,并不是這類服裝就不做雜志廣告,還要看雜志的品牌和服裝品牌能否契合。同樣,通信產品、網絡游戲等廣告,也遇到類似的開發難度。所以文摘類的廣告很難見到大的品牌的廣告(《讀者》的大品牌的廣告是由4A公司運作)。
青少文摘類廣告定位探索
那么,青少文摘類雜志的廣告定位如何定位,通過對讀者群的分析得出的廣告主對雜志并不看好,如何才能走出這樣的困境。這是我在運作《啟迪》雜志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雖然發行量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廣告盈利也是一直困擾的難題。按照常規的作法,要想在文摘類雜志做廣告實屬不易。
通過多方了解和調研,根據《啟迪》讀者群構成,發現在學生類讀者群中,對教育圖書產品有很大的需求,如初中教輔教材、閱讀名著、字典詞典工具書、英語輔導等,并且這類產品和雜志的讀者群是一致,同時雜志的功能也比較接近,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兩者中無論是消費群體和產品功能都有很大的吻合之處。能否將雜志的廣告定位在青少年教育圖書的發布平臺呢?
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我著實興奮了一夜,但這也要得到廣告主的認同,還要對目標廣告主進行調查。通過對掌握的教育出版單位的調查了解到,現在教育類圖書還沒一個針對讀者群的專業廣告發布媒體,只有《中國圖書商報》是針對渠道的媒體。隨著教輔教育圖書的品牌化時代的到來,對廣告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所以,出版單位也對有這樣一個定位的宣傳媒體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樣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將代表文摘類雜志的《啟迪》廣告定位在“中國教育圖書第一發布媒體”是有很大的市場需求的。那么下步就是要對廣告進行推介和招商的工作了。
2010年1月5日9點,在北京金龍潭大酒店我們組織召開了“啟迪教育出版論壇及啟迪雜志廣告推介會”,與會者都對出現《啟迪》這樣的一個媒介平臺表示極大的興趣和支持,更有與會者表示,有了這樣一個平臺也給教育出版帶來了一絲希望,不難看出對這樣的定位所寄托的期望。會上多家單位與《啟迪》達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雖然是邁出了第一步,但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踏實。如,如何提高為客戶的服務、如何給客戶帶來利益、如何帶來客戶的產品銷售等等。只有給客戶帶來了利潤,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相信通過雜志巨大的影響力和良好的運轉,會在探索的路上向前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