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陜西省是一個少數民族分散雜居的省份,有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等54個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80%的少數民族人口居住在西安、寶雞、咸陽、漢中、安康等市,全省少數民族人口共有20余萬人。
為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陜西將采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快推進公共文化信息覆蓋步伐,推進農家書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大力繁榮少數民族文藝舞臺等措施,推進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在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弘揚方面,實施意見中強調,全省各市特別是西安、寶雞、咸陽、漢中、安康等少數民族居住相對集中的地區,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調查登記,對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予以重點傾斜,支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國家、省級名錄,加大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瀕危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對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扶持少數民族古籍搶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工作,實現少數民族古籍的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積極開展陜西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實驗區的保護工作。加強保護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建筑、村寨,結合當地實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