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腳下,牛歡羊咩。谷雨時節,一場綿綿春雨滋潤著阿陽大地。
甘肅省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馮健身一行冒雨,在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及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等的陪同下,于4月20日來到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檢查指導工作。在學校、礦山、農村、鐵路建設工地,徐省長一路櫛風沐雨,就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礦產開發、扶貧攻堅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激勵張家川33萬回漢干部群眾搶抓發展新機遇,描繪發展新藍圖。
到學校,徐省長看校舍,問情況,對張家川縣發展民族教育事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寄予殷切期望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步伐是徐省長一行調研的一個重點。
張家川縣一中占地180畝,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9147.44萬元,縣上設法解決資金6927.5萬元,目前尚缺資金2219.94萬元。同時,縣城需新建一所獨立初中,有 111所中小學12.9萬平方米校舍成為D級危房急需重建。徐省長聽得認真,不時就發展民族地區教育同市縣領導進行討論。他語重心長地說,民族地區的發展關鍵在教育,要立足實際,優化教育布局,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合理配置教學資源,促進民族教育事業全面發展。要抓好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張家川發展培養大批合格人才。
到礦山,徐省長聽介紹,問效益,對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諄諄囑托
張家川縣鑫達礦業公司已建成鐵、銅選礦生產線3條,年生產能力50萬噸,總資產達1.2億,從2004年至2009年底,累計上繳兩稅5164.3萬元,是張家川縣最大的納稅企業。徐守盛仔細聽取了礦山生產的情況介紹。拿著礦石樣本,徐省長高興地說,礦產資源是張家川的優勢資源,張家川縣圍繞建設天水市礦產業基地的目標定位是準確的,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成效是明顯的。 徐省長說,安全生產就是最大的效益,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就是創造經濟效益,要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徐省長強調,要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資源開發的整體規劃,一方面著力提高資源開發的科技水平,綜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要有應對和治理的方案。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一時發展,要采用先進的環保設施和技術,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到工地,徐省長問進度,講政策,對項目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是徐省長調研的又一個重點。徐省長一行饒有興致的來到了天平鐵路張家川段項目部,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并與項目負責人、干部群眾、工人進行了座談。
天平鐵路途經張家川縣11個行政村,境內全長23公里,項目的建成,結束了張家川沒有鐵路的歷史。項目啟動以來,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全力配合,共征地1554.42畝,拆遷172戶26254.6平方米,遷墳1685座,為項目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徐省長聽取了天平鐵路項目部負責人匯報后指出,征地拆遷涉及到群眾的利益,要給老百姓講清楚。老百姓雖然犧牲了眼前利益,從長遠來說,必將得到更多實惠。天水市和張家川縣工作做的很實在,宣傳和引導很到位。項目建設單位要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省里的統一要求,按照市縣項目建設補償標準,把征地拆遷費用一分不少的補償給老百姓,而且要對補償政策和標準公開、透明,實行陽光操作,自覺接受老百姓的監督,把老百姓的利益維護好,保護好,實現好。要有組織、有計劃、最大限度地吸納當地農民工在項目工程打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及時兌現農民工工資,讓當地老百姓受益。
為充分發揮張家川恭門火車站的作用,在徐省長的親自關心下,恭門火車站至張家川縣城的二級公路已立項,正準備建設。為搶抓天平鐵路和二級路建設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縣上在恭門火車站規劃了一個占地500畝的物流園區,在恭門鎮啟動實施了3000畝的東部工業園區建設,以加快工商經濟的發展。對此徐省長進行了充分肯定,并強調,項目前期規劃設計一定要科學論證、綜合考慮,為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還叮囑鐵路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發揚鐵道兵精神和優良傳統,要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的風俗習慣,處理好與當地老百姓的關系。發改部門要協調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使項目早日竣工,造福民族地區群眾。
到農戶,徐省長察民情,聽民意,對各級組織和干部改善回漢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再三叮嚀
張家川縣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后,貧困程度深,全縣60%的村地處海拔1800米以上,40%的村處于海拔2000米以上,全縣有180個村280公里的通村道路不暢,79個村5.7萬人口沒有列入農村安全飲水項目,全縣有220個貧困村,有6.97萬貧困人口,全縣有240個村無標準化衛生所,扶貧開發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任務十分艱巨。加快張家川脫貧步伐一直是徐省長最牽掛的事,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一直牽動著徐省長的心。他來到馬鹿鄉牌樓村馬續兒家。一進屋,徐省長就拉著主人的手,深情地說:“去年你們家的收入有多少,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了沒有,你們生產生活上還有哪些困難,今天我代表省委、省政府特地來看看你們。” 馬續兒從徐省長手中接過慰問金,告訴徐省長,依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參加了新農合,看病也不太愁了。 “國家給的各種惠農補貼發到手了嗎?”徐省長問。“發到手了,在這兒呢!”馬續兒說著,從抽屜里拿出財政補貼明白冊, 徐省長接過小冊子,一邊看,一邊笑著對馬續兒說:“這就好,現在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一旁的村干部接過話茬說:“村上通自來水的管道生銹了,更換需24萬元,群眾出行還很難,需硬化道路資金60萬元。” 徐省長叮囑隨行的省扶貧辦主任沙拜次力,今年一定要把牌樓村列為整村推進項目。他鄭重地告訴鄉親們:這兩項困難今年一定能夠解決。 馬續兒激動地說:“你們冒著這么大的雨,來看望我們,并給我們村解決了行路難、吃水難的問題,我們從心眼里感謝黨!感謝人民政府!”
徐省長還就農村基層黨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等工作進行調研。徐省長對張家川縣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張家川縣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扎實有效,各民族團結一心,發展穩定成果顯著。
一番番話語、一聲聲叮嚀,溫暖著張家川縣33萬回漢人民的心。一條天平鐵路、一條韓社二級路,為張家川大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新機遇。
徐省長一行來張家川檢查指導工作的喜訊在全縣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中迅速傳播開來,引起熱烈反響。回漢群眾一致認為,省長在百忙之中親自協調安排韓社及恭張兩條二級公路建設,并冒雨親臨張家川檢查指導工作,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關懷,是對全縣廣大回漢干部和人民群眾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縣委書記劉長江表示,全縣上下一定要深刻認識省委、省政府對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一定要深刻理解徐省長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諄諄教誨,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徐省長重要指示精神,將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巨大鼓舞化作無窮的力量,大力弘揚科學求實、團結民主、改革創新、自強不息的精神,堅持 “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營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和“發展高于一切,穩定壓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黨建保證一切”的基本理念,搶抓當前十分難得的歷史機遇,奮力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上實現新的突破,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張家川而努力奮斗。
久旱的張家川大地,一場及時的春雨過后,春色滿園,生機盎然。團結奮進的回漢人民,正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豪情滿懷,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省政府秘書長李沛文,省政府副秘書長、研究室主任武毅,省政府副秘書長馬自學,省發改委主任趙春,省財政廳廳長周多明,省扶貧辦主任沙拜次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柴金祥,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蔣曉強,市長助理、市政府秘書長安永陪同調研。
縣委副書記李肖鋒,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雒建明,縣人大副主任毛巧蓮及縣委辦、政府辦、發改局、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也陪同調研。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