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師格•帕夏(‘Ashiq Pasha,約1272~1333)
奧斯曼王朝早期伊斯蘭教學者、詩人。一譯“阿舍克•帕夏”。活動在小亞細亞的科尼亞等地,用土耳其語從事文學創作。著名作品《異鄉苦修者的故事》,是長篇的蘇菲主義勸善訓世詩。全書逾1.1萬聯押韻詩行,分10章,每章10節。每章有突出的主題,如第5章敘述“五種官能”,講直覺認識活動和精神修煉;第7章寫“七行星”,以天體的運動現象借比人事。全書以伊斯蘭教遜尼派的觀點,評述蘇菲主義的學理、苦修者的直覺內。心感受及道德情操,書中大量引用《古蘭經》和圣訓中關于倫理道德的經文,以告誡人們揚善抑惡,順從真主。書中借用各種自然現象作比喻,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被譽為早期土耳其文學作品的“楷模之一”。其詩作還有《貧寒之書》。逝世后受到穆斯林的崇敬,尊為“帕夏”,其墓地經常有人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