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法里德
(Ibn al—Farid,1181~1235)
伊斯蘭教蘇菲派思想家、詩人。本名歐麥爾•本•阿里•本•穆爾什德•哈麥維。以舍勒夫丁•伊本•法里德著稱于世。祖籍敘利亞的哈馬,后遷居埃及。生于開羅。其父為阿尤布王朝繼承法法官,頗有地位,免職后避世隱居。伊本•法里德自幼隨父學習經訓,后從師學習沙斐儀教法,并改奉蘇菲主義。起初在開羅東郊穆蓋泰姆山巖洞中獨居修行,并鉆研蘇菲派學理。后去麥加朝覲,同巴格達著名蘇菲派學者蘇哈拉瓦迪結識,深受教益。在麥加蘇菲派修道院中潛修15年,寫了大量具有宗教神秘主義的詩作。后應埃及阿尤布王朝統治者之邀,返回開羅,建立扎維葉,傳播蘇菲派教義,培養門弟子,他生前被蘇菲派尊為“長老”,去世后葬于穆蓋泰姆山中,其陵墓至今仍有拜謁者。他的詩集被稱為阿拉伯文學作品的佼佼者,其內容包括宗教贊美詩、勸善詩和抒情詩,表達了他對伊斯蘭教的虔誠和蘇菲派神秘主義的觀點。其中關于贊主贊圣和描述人主合一精神境界的詩篇,成為蘇菲派念“迪克爾’的內容。著名長詩《朝覲者的歷程》(一譯《長塔伊亞特》),共760行,描述了自己作為一個苦行者的思想體驗,歌頌了苦修者精神升華后與造物主相融合一時的最高精神境界,詩曰;“既醉又復蘇,兩體合為一,伊以我為寓,我體昭若揭。”并提出了“真主之光”是世界萬物的總根源,被蘇菲派奉為經典著作。《酒頌》借醉酒作比喻,抒發自己精神上的快感,闡發了神秘主義的愛主觀點。其詩作修辭優美,比喻生動,辭藻艷麗,感情動人,寓有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