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黃埔古村效果圖
黃埔古村現存古建筑
最快在今年11月前,位于海珠區琶洲的黃埔古村將成為精品文化旅游景區,規模堪比江南水鄉。有1000多年歷史的黃埔古村,村內的黃埔古港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現在村中分布著90多棟古舊建筑,歷史人文氛圍濃厚。
昨(11號)日,海珠區公布了黃埔歷史文化古村保護建設方案,此次改造方式是“拆新保舊”,拆除部分新樓房,將分散的古建筑串連起來,形成水陸兩條休閑觀光線路。
規劃:
水陸游覽線路嶺南水鄉風情
在充分論證和咨詢相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海珠區啟動黃埔歷史文化古村保護工程項目。
保護方案按歷史沿革的脈絡和嶺南水鄉風情兩大特點,以黃埔古村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的古商業街、祠堂私塾群、河邊夏陽大街等歷史建筑為節點,串聯成游覽線路,整個路線約3公里。
沿途保留原有的麻石路面,加入更多的綠化點綴。沿河涌設置寮屋茶室、小埠頭、小橋等嶺南水鄉元素,既可以步行或乘坐電瓶車沿著陸上的麻石路游覽,又可以乘游船沿著河涌游覽,并在水中小艇購買新鮮采摘的果蔬,品嘗艇仔粥等特色美食。
保護:
古建筑保持原汁原味古村風貌
記者了解到,保護項目的核心是“一軸兩中心”,“一軸”指連接海傍街入口節點、南門節點、黃埔直街節點、柳塘大街節點、北帝廟節點等主要節點,將古村核心保護區和古港文化景區相連,形成“村港一體”格局。
“兩中心”指歷史形成的東西兩市,歷來是黃埔村傳統的商業活動中心。黃埔直街將嚴格保護區內的傳統居民區,部分特色民居在征得居民同意后,將作為生活風貌展示。
海珠區文廣新局局長吳天軍表示,現存在數十棟古建筑,只要不涉及建筑安全問題,都不會進行規模的整飾。景區內也不會建新建筑,原汁原味還原古村風貌。
目前,古建筑修繕的方案已經通過了省文化專家的評估審批,正在進行招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