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具有茶葉生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中康縣南部的陽壩、兩河、銅錢、三河、白楊5個鄉鎮,是我國典型的北方高海拔優質茶葉培植區。2001年以來,康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整縣核桃,南茶北蠶,優勢產業,重點突破”的特色興縣戰略,在繼續搞好傳統產業的同時,把特色產業開發的著力點集中轉移到核桃、茶葉、蠶桑三大產業上來,茶葉產業的開發以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和有機茶為努力方向,確定了進一步把基地做大、把龍頭企業做強、把品牌做優、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通過努力,使全縣茶葉產業開發向經營集團化、企業市場化、加工自動化、服務專業化、管理機械化方向邁進。
在茶葉基地建設上,堅持按國家無公害和有機茶基地建設標準建設茶園,部分茶園先后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有機茶基地等認證。2003年3月,2萬畝茶園通過了省認定委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同年9月,大溝村500畝茶園再次獲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發展與認證中心有機茶認證,并榮獲“中國有機茶之鄉”稱號,康縣龍神茶葉原產地域保護通過國家質監總局審批。每年按照新增5000畝茶園的發展速度,通過有性茶苗栽植、茶籽種植等方式方法不斷壯大基地規模。截至目前,全縣無公害茶園面積累計達到6.5萬畝,投產面積2.8萬畝。
2002年8月,縣上將原國營??挡鑿S和龍神茶廠等國有企業合并,組建成立了甘肅龍神茶業有限公司。公司性質屬國有資產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300萬元,是全縣茶葉產業開發的龍頭企業,從生產設備、技術力量、規模等方面來說,是西北地區目前最大的茶葉加工企業之一。公司占地20多畝,其中茶葉加工廠面積3000多平方米,現有加工機械113臺(套),其中名優茶加工機械50多臺(套),精加工茶葉機械15臺(套),年加工能力10萬公斤。公司現有職工100人,其中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0人,內設辦公室、生產科、質計科和銷售科,公司嚴格按照企業加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結構模式運行,內部管理按照IS O9001 :2000國際質量體系模式運作。先后榮獲原隴南地區行政公署授予的“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甘肅省消協推薦的“誠信單位”和首批“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及“全國扶貧龍頭企業”、“中國有機茶加工龍頭企業”等稱號。2003年9月獲得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發展與研究中心的有機茶認證,陽壩鎮大溝村500畝茶園被認定為有機茶原料生產基地。2004年獲國家質量部門計量保證能力“C”認證和北京恩格威認證中心的ISO國際質量管理體系9001-2000標準認證,2006年獲甘肅省名牌產品。
公司自組建成立至今,生產規模、產量產值均以每年10個百分點快速遞增。目前,年產量達65000多公斤,產值近1000萬元,上繳稅收60多萬元。生產的“康陽”牌龍神系列綠茶共有“龍神翠竹”、“龍神翠峰”、“龍神銀毫”、“龍神陽壩毛尖”、“龍神綠茶”、“龍神炒青”等6個品種和11個不同級別產品。其中“龍神翠竹”先后獲第三屆“國際名茶銀獎”和第四屆“國際名茶金獎”、“中國知名品牌”等榮譽,也是我省茶葉行業惟一品牌茶。產品暢銷省內外,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公司還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已開發了“絞股藍茶”、“銀杏茶”等產品。“龍神翠竹”、“龍神翠峰”、“龍神陽壩銀毫”、“龍神陽壩毛尖”、“龍神綠茶”、“龍神炒青”等6個品牌11個級別的龍神系列無公害和有機茶葉產品,近年來在國內外茶葉評比中屢獲殊榮,備受市場好評。目前,陽壩鎮茶葉面積達到了25767.4畝,人均茶園2.2畝,茶葉總產量達到20萬公斤,總產值達1234萬元,農民人均種茶收入達106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陽壩成為全省第一個無公害茶葉基地和有機茶基地,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茶葉發展第一鎮。
本篇文章來源于第一茶葉網 原文鏈接:http://news.t0001.com/2010/0515/article_10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