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被普遍視為教育人們“博物洽聞、通達古今”的工具,但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歷史進程中,現今不少國家的博物館早已跨越了原始的社會職能,不再單純扮演補給文化養分的角色,而是一種創造以人為本休閑空間的文化復合體。
東京國立博物館便扮演著這樣的角色。身處在這樣的空間中,獲得多少知識不是關鍵,享受與城市商業氣息迥異的靜謐雅致,從容地與歷史和文化對話,如此這般就能輕松地成就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已經百歲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園附近,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余平方米,館藏珍品約10余萬件。4個藏館內的常設展不僅涵蓋了日本2000余年歷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時記錄了亞洲地區其他主要國家的歷史。
青松掩映、綠地環抱下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其被稱作博物館,不如被看作是有著藏館功能的文化主題公園。各藏館之間都有一段不短的柏油小道,開闊的場地灑滿陽光,來客可隨意取用博物館備好的雅致陽傘。環繞中央綠地的是一整圈供人小憩的木椅,經常被不勝幼兒頑皮的年輕父母、閑庭散步的老夫妻以及學生們長時間占據。
走進展示中國、印度、朝鮮、埃及等古老國度璀璨文化的表慶館,你能不時聽到絡繹不絕的日本和歐美游客發出的贊嘆聲。在這里,每個展廳都設有一名免費解說員,向不甚了解異域文化的參觀者介紹展品及其文化內涵。
展示日本歷史文化的本館很大,偏于一隅的圖章體驗室雖不顯眼,但很是吸引人。來自意大利的一對情侶面對刻有日本傳統圖案的百余個印章顯得無所適從,但依舊顯得不亦樂乎。這里同時是孩子們的樂園,喜愛傳統文化的中老年人和新鮮感滿溢的留學生們,無不興致勃勃地設計著屬于自己風格的和服和鏡面。
一旁的幾排軟椅設計得非常人性化,疲憊的游客可以坐著小憩,隨意翻看國立博物館的漫畫地圖和雜志,抑或看會兒墻上的液晶電視。如果游客覺得參觀得眼花繚亂,不甚了了,為“上野博物館周”舉辦的定期講座和現場感強烈的影像播放室也許能幫助人們氣定神閑地“走遍”博物館。
在知識殿堂里徜徉,游客大可不必為時間的限制而匆忙趕路,東京國立博物館在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自然延長閉館時間。如果參觀者想為疲憊的身體和精神尋找另一處港灣,出得門來,可徑直走向日本傳統庭院轉合庵,在茶香中尋匿一天的心靈歸宿。
其實,就是用一整天時間來解讀這座亞洲最高水準的博物館也是不夠的,比起館藏的稀世珍品,它營造的人與自然和文化和諧相處的氛圍更彌足珍貴。這使日本國民能夠站在人性平等的立場上,打破國界去認識外來文化和外來族群,重溫歷史,審視自我,叩問古今,從而走向民風的成熟與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