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在我國已具備一定的市場規模,成為旅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旅游的結合,不僅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也為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對體育旅游的發展機遇,如何科學、合理地發展體育旅游,將是體育界、旅游界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正在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上,各接待酒店和比賽場館均設置旅游咨詢臺,為每位嘉賓提供“四個一”服務:一張合肥旅游圖,一張旅游宣傳小折頁,一張旅游光碟,一冊合肥旅游自助游手冊。安徽有關方面還整合黃山、九華山等重點景區推出了8條安徽精品游線路,以“包公、淮軍、三國、科教、宗教”五大文化為主精選了10條合肥觀光線路,并結合體育大會比賽項目推出7條體育大會體驗觀摩游線路。
據四體會旅游活動部通報,前來合肥參加四體會比賽的代表團成員和嘉賓2萬多名,海內外的觀摩團、參觀團人數近百萬。體育旅游成為四體會組委會精心組織的四大板塊之一。
體育旅游在我國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市場。為了加快體育旅游的發展,國家旅游局曾專門策劃組織了“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主題年活動,共推出11大類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游產品和路線。如新疆、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中國荊州端午龍舟節、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新疆少數民族賽馬節、摔跤節,黑龍江、吉林的冰雪旅游等。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增加,當今花錢買健康無疑成為大眾體育消費的趨勢。而居民思想意識的轉變和大眾體育消費的增加,正在擴大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空間。國家旅游局發布的2009年二季度相關調查數字顯示,目前國內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復、休閑旅游為目的的旅游人數已占總人數的75%。
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期間在合肥舉辦的全民健身科學大會以及相關論壇上,專家認為,在看到我國體育旅游廣闊前景的同時,我們仍須看到體育旅游的開發利用程度還遠遠不夠的一面。
專家分析,一方面,就全國而言,能夠作為旅游資源提供給旅游部門的體育場館數量不多:在城市里,節假日常見的體育健身消費市場多為網球、羽毛球、保齡球、乒乓球、健身房、輪滑以及夏季的游泳等,雖然對本地區的體育健身消費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卻難以吸引異地消費者,不利于體育旅游的發展。
另一方面,許多獨具特色的有別于現代體育的傳統體育項目未得到很好開發利用。各民族傳統體育是體育旅游的重要資源,這一資源不能很好開發利用,直接影響體育旅游的發展。
此外,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各地區的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由于各項目的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取得的成績有差別,項目的觀賞性也不同,各運動項目間的產業開發也不平衡。現有體育旅游產品幾乎都是一些體育活動的原形,這樣的產品很難讓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有深入的體驗,更難讓游客在游后還意猶未盡地去主動宣傳該產品。
“北人善馬、南人善舟”。我國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和體育活動。國家體育總局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鮑明曉、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凌平等專家認為,我國可供旅游開發的體育資源取之不盡。
專家指出,發展體育旅游,一要統一規劃、協調開發,挖掘整理、堅持創新。體育、旅游等各部門可以相互協調、步調一致地推出體育旅游的相關措施和政策。二要堅持結合各地民俗風情、地理狀況、人文因素,積極實施各具特色的精品戰略,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民俗體育旅游大餐。創新的關鍵就是通過細分市場,開發出游人喜聞樂見、參與性高的體育旅游產品,以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創新的目的就是適應旅游者的新、奇、異的需求,進而區別于普通的觀光游。例如,組織游客參與體育競賽、分組對抗、設立獎品等形式,以吸引游客的興趣點和參與熱情。
此外,體育旅游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兩大產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方面可借鑒國外經驗,在體育專業下設置休閑方向專業進行培養,或在旅游休閑專業的教育中強化體育專項知識、技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