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寧夏頻道5月25日專電(記者耿欣、藺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文化館,一群身穿鮮艷民間服飾的姑娘手握曲棍扭起大秧歌。這可不是一般的秧歌,她們是在用舞蹈的形式原汁原味地表現栲栳這項傳承了幾百年的競技運動,她們的演出讓越來越多的群眾知道了什么是栲栳。
栲栳,又稱“掃老龍”“攻老龍”,原本是起源于明朝的宮廷游戲,經過幾百年傳承,在銀川賀蘭農村,尤其是回族聚居區一度非常盛行,是一種類似曲棍球的游戲,2008年被列為銀川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過賀蘭縣栲栳舞蹈團的藝術加工,栲栳正嘗試著以全新的面貌回歸民間,在這個“非遺”舞蹈團里,68歲的史鳳英是秧歌隊里年齡最大的演員,她說,小時候經常見大人們在農閑時“掃老龍”,自己和小伙伴們也經常一起玩。年齡最小的演員潘沛只有21歲,她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栲栳,是參加舞蹈排練后才第一次從影像資料中看到這項古老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