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劍影中閃現回族群眾使用湯瓶的動作……時隔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回族楊氏拳再次向世人展示其精湛的武術技藝。
18世紀末期,生活在寧夏平原的楊士鵬結合中國傳統武術中徒手、器械、內功、硬氣功等武藝,結合回族穆斯林群眾使用湯瓶等動作,形成獨特的回族楊氏拳套路。
作為回族楊氏拳的第六代傳人,楊文璽改變代代家傳的武藝傳承傳統,在吳忠市開辦武術學校,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發揚家傳絕學。目前,楊文璽的武術學校有500多名學員,參加寧夏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就是這些孩子,他們中年齡小的只有七八歲,大的二十多歲。
回族楊氏拳是寧夏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的表演項目。24日,大約30多名青少年分別表演了刀劍、槍棒以及硬氣功。他們的武術技藝贏得觀眾的吶喊、喝彩。其中,還有回族楊氏拳下一代“掌門人”——楊文璽15歲的女兒,她的項目是頗具回族特色的羊響板。
“孩子們的表現還不錯,他們中有的人已經在全國武術爭霸賽上摘金奪銀”,在旁觀賽的楊文璽告訴記者。
但楊文璽認為,回族楊氏拳的商業運作還不到位。“我想把它打造成文化產業鏈,借此將家傳絕學發揚光大”,楊文璽說,辦武術學校只是第一步,今后他想通過商業運作的模式,逐步在各地辦一些武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