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又稱“掃老龍”“攻老龍”,原本是起源于明朝的宮廷游戲,經過幾百年傳承,在銀川賀蘭農村,尤其是回族聚居區一度非常盛行,是一種類似曲棍球的游戲,2008年被列為銀川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過賀蘭縣栲栳舞蹈團的藝術加工,栲栳正嘗試著以全新的面貌回歸民間,在這個“非遺”舞蹈團里,68歲的史鳳英是秧歌隊里年齡最大的演員,她說,小時候經常見大人們在農閑時“掃老龍”,自己和小伙伴們也經常一起玩。年齡最小的演員潘沛只有21歲,她以前從來沒聽說過栲栳,是參加舞蹈排練后才第一次從影像資料中看到這項古老的運動。
舞蹈栲栳的創作者、賀蘭縣文化館館長張淑萍說:“通過舞蹈表現栲栳這項運動,特別是用老中青三代人來表演,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實實在在地傳承下去”。
為了增強栲栳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張淑萍要求非常嚴格,經常是前一天剛排好的節目,晚上回去一琢磨,第二天改了動作重來,而且不管動作幅度多大,所有演員的每個細節必須到位。
可別小瞧這個縣級的栲栳舞蹈團,她們的節目《栲栳》榮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這在寧夏還是第一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