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經營之道是企業成功的基石,而有關經營之道的書已是汗牛充棟。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里,談到商業經營之道,不能不談到有關回商的經營之道,因為這匯聚著一個民族在1000多年的歷史實踐中沉淀下來的智慧。
語言質樸,通俗易懂可以說是回商經營之道的最顯著的特點。回商的經營之道大都可以用諺語或者成語給予表述,通俗易懂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比如,“逢漲不趕,逢跌不懶”,“貨賣一張皮”,“貨賣堆山”,“跑生意,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隔行如隔山”等。“逢漲不趕,逢跌不懶”也就是說,當某種商品正處于盛行暢銷、價格上漲時,你不要追趕價格上漲的浪潮,而盲目擴大發展同一產品;當某種商品正處在滯銷、價格跌落時,不僅不能心灰意冷,放松該產品的生產,而應積極主動地抓好,爭取高產多收。這個原理無疑契合了馬克思經濟學原理中最基礎的理論——價值規律。因為價格上漲必然促使商品增加,商品多了,價格就會下跌,而價格跌落后產品就會減少,商品減少了,價格又會上漲。“隔行如隔山”則強調要尊重每一個行業的本質規律,從事商業經營,要盡量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入手,發揮自己的優勢,避免貪大求全。
而“買到地頭、賣到地頭”, “貨賣一張皮”則超越了古代小本經營的局限,直達現代企業的要義。“買到地頭、賣到地頭”,意思是跳過中間的轉手買賣,不僅有賺無虧,而且能賺得更多。這就要求商家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做到直銷。但對一種商品來說,一開始做到直銷,一般不大容易,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回商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從推銷、代銷到直銷,最后直至建立銷售網。這不僅是現代很多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渠道,也是很多企業做大做強以后所必然采取的策略。“貨賣一張皮”,也就是要注意商品的外觀、外包裝及經營場所給消費者以鮮明的視覺沖擊,吸引他們的眼球。如寧夏賽爾德民族用品廠生產的“賽爾德八寶蓋碗茶具”的包裝就十分出色,其精巧不僅便于長途運輸,而且適合饋贈親朋,更重要的是,它在外包裝上用漢文和阿拉伯文寫上了有關回族愛喝蓋碗茶的民間傳說,在提升了商品的文化品位的同時,也迎合了廣大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心理,頗受穆斯林消費者的青睞。
此外,“跑生意,做買賣,買賣不成仁義在”的人和理念、“多中取利”的薄利多銷原則、“隔行如隔山”和“隔行不取利”的專一經營模式依然是現代商人經商中常常會用到的一些策略。北京東來順羊肉館的創始人丁德山正是憑借著“買賣不成仁義在”的人和理念在北京立足了腳,進而闖出了一片天地。在創業初期,丁德山“雖然家里被褥也不全,夜間和衣而臥,他卻把小攤搞得很清潔,并且笑臉迎人,招呼周到。后來,正是通過熟絡的人脈關系,得到當地地方官的許可,在原來的攤基上(公地)蓋了一個小棚,掛出了“東來順粥攤”的招牌。總體而言,這些經營之道,大都遵循了市場價值規律,符合大眾的消費心理,為商品流通打開了通道,為回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有利的地位,使回商贏得了“善于經商”的美譽。
就其影響力和歷史地位而言,回商與中國其他商幫相比毫不遜色,尤其是其經商之道,隨手拈來都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對于現代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依然具有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