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國家正式公布《全民健身條例》。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的一項行政法規,按說從這一天開始,其中重要的一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組織本單位人員開展工間(前)操和業余健身活動”,也具有了一定的法律效應,應該得到長期而有效的執行。然而,做不做工間操,至今在很多單位看來依然是小事一樁,隨著2008年奧運會帶來的健身熱潮也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北京市職工體育協會秘書長、北京地區工間(前)操的推廣負責人之一吳孟群看來,雖然政府為了推廣工間操下過“紅頭文件”,但在推行過程中,依然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到現在,雖然工間操推行只有一年,但其并不樂觀的推行情況還是不禁讓人擔心,它會不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悄悄消失?
“工間操”越來越陌生
“工間操?是不是就是廣播體操?”周先生是河北省張家口市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老職工,當記者問他是否每天都堅持做工間操時,他表示,“工間操”這個詞已經讓他很陌生了。“記得1990年我剛工作時,每天上下午,單位都會組織大家跟著廣播做操,但現在網絡這么發達,大家有空就會在網上聊聊天、看看新聞,很少有人愿意鍛煉了。”
事實上,像周先生一樣,不知道國家正在推行“恢復工間操”計劃的人不在少數。5月30日—6月4日,《生命時報》記者先后對四個城市21家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21家企業中有12家沒有工間操,5家開展過但堅持做的人不多,只有4家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執行。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研究室教授、國家體育總局國民健身相關課題研究負責人員陸一帆告訴記者:“工間操并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954年,國務院就要求各單位必須正式規定,每天上下午各抽出10分鐘做工間操。1981年,國務院又重申了這份《通知》。當時,工間操在全國廣泛流行,但近10年來,隨著工作節奏的加快,它在不知不覺中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2008年—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并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此后,全國各地開始陸續提出“恢復工間操”的號召,主要由工會和相關體育部門組織進行。然而,工間操恢復推廣時近1年,各地單位企業的堅持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在恢復工間操的過程中,的確存在雷聲大雨點小,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推行中太多現實問題
吳孟群從2008年開始,一直進行北京市的工間操推行工作。他告訴記者,北京專門成立了“恢復工間操活動領導小組”,向各單位下發了開展工間操等健身活動的通知,要求在2011年,全市職工參與健身活動比例達到60%以上;其中,國有企業參與工間操活動要達到100%;機關事業單位要達到70%?;顒有〗M會定期進行抽查評比,還會將它列入工作考核指標之一。但到目前為止,推行情況如何?他坦言,今年8月底,各區縣第一次統計匯報才能出來。“工間操的推廣不是一兩年就能完全到位的,因為其間面臨著許多現實問題。”
首先是認識不到位。許多單位領導認識不到工間鍛煉的重要性,覺得可有可無,因此對它并不重視。北京海淀一家外企的行政管理人員張萌(化名)深有感慨:“要知道,在企業里時間就是金錢,做操會耽誤許多時間和工作,領導不說話,當然沒人重視和推行。”
其次是企業多元化,組織較難。吳孟群說,現在企業是多種所有制,工作性質也各種各樣,如果“一刀切”,要求都做廣播體操并不現實。陸一帆則表示,企業員工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各異,工作時間也比較機動靈活,所以組織起來相當麻煩。
三是缺乏場地。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大部分寫字樓都非常擁擠,根本沒有專門的地方開展集體運動。
最后,覺得工間操達不到鍛煉效果。國家某部委機關工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許多年輕人覺得做操強度小,達不到鍛煉效果。陸一帆說:“現在人們對運動要求越來越個性化,每天都做同一套體操容易讓人覺得缺乏創意,單調死板,這也是推行難的一大原因。”
打球、跳舞都算工間操
“為了推廣工間操,北京市體育局、市總工會和市衛生局專門推出了工間操指導講座和書籍,開展了多次工間操展示賽。”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李麗莉表示,盡管推行過程中遇到困難,但將工間操堅持下去還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小看工間操對健康的作用,陸一帆指出,它對強健身體、改善心情、預防亞健康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現在推廣的是第八套全民廣播體操,它經過科學研究而創立,適合各年齡段,連做兩遍就能讓人上肢、下肢和軀干都得到均衡適量的運動。
“工間操不一定非做操,重要的是進行體育鍛煉,打球、練太極、跳舞都可以。”陸一帆說。吳孟群則告訴記者,今后,還會再推出幾套適應不同人群、場地的工間操,他們要用各種方式,讓工間操永遠地保留在我們的生活中。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地特色的分站,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