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制藥巨頭強生旗下的子公司McNeil Consumer Healthcare大范圍召回兒童用非處方藥(美林、泰諾林),這已經是McNeil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因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的第5次召回。強生召回,中國兒童藥企能夠補位撿漏嗎?
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中國企業根本沒有進入國際藥品市場。中國藥企原創能力薄弱,其產品絕大多數是仿制藥,是非專利藥,沒有進入世界中流藥品市場,更沒有地位,補位撿漏無從談起。
第二,在國內市場,包括強生在內的兒童藥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品牌集中度不高,泰諾林在同類產品市場里只占一成多一點的市場份額,替補現象不明顯。就像當年“康泰克”因PPA下架,卻沒有哪個品牌能夠趁勢做成老大,因為替補品牌距離做老大的基礎太遠。
第三,強生是主動召回,我國企業對召回的態度和品控水平與之相距甚遠。
因此,強生的接連召回,與中國兒童藥企無關,這是中國制藥企業的悲哀。
但是話又說回來,正因為無關,才充分說明了中國兒童藥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成長機會,因為這個市場缺少集中,缺少老大,中國兒童藥市場是一座儲量巨大的金礦!
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一兒童大國,到2025年前,我國0-14歲兒童人口保持在2.1億人以上,中國兒童用藥市場規模高達195億元。
其次,90%以上的藥物沒有兒童專用劑型,感冒、發燒、食積、腹瀉、盜汗、驚厥等兒童常見多發病,以自主購藥為主。但是許多品類,領導品牌并不突出甚至虛位。因此,兒童用藥市場無論是在外延上還是在內涵上,需要挖掘的潛力和價值都很大。
第三,中藥有許多具有潛在優勢領域。現在許多媽媽消費者,遇到孩子腹瀉就用媽咪愛、思密達,咳嗽、多痰就用沐舒坦、健兒清解液,退燒就用泰諾林、美林,想不起來用中藥,西藥以品牌實現了領先。這些領域,中藥在機理功效上、在毒副作用上,本來具有優勢,完全有能力對抗西藥品牌。未來中藥兒童藥如果注重品牌建設,完全有可能收復失地。(婁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