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西北師范大學與新疆自治區教育廳簽訂了共建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創新實驗區協議和開展實習支教工作協議,成為疆外第一所赴新疆基層地區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的師范大學。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西北師范大學已選派三批13個專業478名師范生赴阿克蘇地區7個縣(市)的45個基層中學、小學和學前教育機構的急需漢語師資的民漢合校和民族學校開展實習支教;第四批120余名師范生將于3月11赴阿克蘇地區繼續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支教,實習支教工作為服務新疆基礎教育和民族教育、促進民族間的文化交流融合、維護新疆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為切實抓好實習支教工作,西北師范大學采取了五項措施:
一是盡快建立完善實習文教工作規章制度。制定《西北師范大學實習支教工作條例》,詳細規定了實習支教工作的組織領導與各級職責、具體實施步驟與內容、學生學分獲得與評優、經費保障等內容;制定《西北師范大學實習支教學生守則》,明確實習支教學生的紀律等方面的要求。
二是認真做好實習支教前的專業思想教育和教學技能培訓。聘請民族教育專家和有民族地區工作學習經歷的老師對實習支教學生進行專題輔導和崗前培訓,編印介紹支教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現狀和風土人情的材料,進行全面系統的動員;根據實習支教的要求及時調整強化教師教育類課程及微格教學培訓,提高支教學生的教學能力。
三是加強對實習支教學生的全程指導。選派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帶隊教師,全程駐點在支教學校,對支教學生進行輔導確保支教學生短時間內能勝任教學工作;建立由“指導老師—支教地區教育局一支教學校負責人一支教同學小組長一支教同學”組成的實習支教聯系網絡;建立西北師范大學實習支教網站、QQ群,實現學校與實習支教師生及時溝通與聯系。
四是創新實習支教工作機制。協調新疆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處室、阿克蘇地區教育局及時研究和解決實習支教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實習支教師生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保險。與實習學校簽訂《實習支教安全協議書》,積極探索與實習學校協同開展實習支教工作的有效機制。
五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通過簽訂《赴新疆實習支教承諾書》,要求學生自覺學習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維族日常用語,了解并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在與少數民族教師和學生接觸時注意民族禁忌與禮貌禮節。
學校還以開展實習支教工作為契機,積極推進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加快推進《西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改革行動計劃》,在教師培養體制、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加快改革發展,更加注重師德教育,更加突出從師技能的培養和形成;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和見習,增建微格教室來增加微格教學培訓的時間;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高中教材研究以及研究性實習、校本課程開發、教育技術學基礎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緊密相關的內容作為學生的必修內容,進一步改革完善“多學科混合編隊”實習模式。
通過開展師范生赴新疆實習支教工作,西北師范大學開辟了高師院校服務基礎教育的新途徑,實實在在地給支教縣市的農村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幫了忙,有力地促進了當地基礎教育特別是“雙語”教育的發展。支教同學一學期人均上課132節,最多者為280節;72%的學生授課時數超過了100課時;53%以上的學生除了擔任本專業課程授課,還承擔了相近專業的授課任務,個別學生的課堂案例得到師生的肯定并在實習支教學校中全面推廣。實習支教學生也在實踐中經受了艱苦環境的磨練,綜合素質特別是從師技能有了明顯提升,認識社會、看待問題更加客觀實際,認為實習支教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有很大作用。一些學生與支教學校簽訂了就業合同或者意向,計劃扎根邊疆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截至目前,2009年我校畢業生中有60人到薪疆就業,其中到阿克蘇地區28人,首批實習支教172人中有14人到新疆就業。實習支教為加快我校教師教育改革,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