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與古爾邦節、圣紀節并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回族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回族群眾習慣稱它為“萊麥丹月”。相傳,在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入了齋月,男滿十二周歲、女滿九周歲以上的回民,要求都要封齋,也叫把齋或閉齋。
在入齋的當晚四時左右,各清真寺(點)的寺師傅,站到清真寺的梆克樓(宣禮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辭辛勞,走街串巷,挨門逐戶地敲打,催醒入睡的人們趕緊起床,洗手、洗臉、漱口,做封齋飯。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后,至太陽落山前,要斷絕一切飲食,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洗小凈,然后換上清潔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聽見清真寺里開齋的梆子聲后,在寺上和在家的,才開始吃“開齋飯”。
齋月二十七日晚,是回族十分重視的“蓋德爾夜”,也有叫“坐夜”。“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回族認為,在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個月所做的事。因此,在這一夜,回族群眾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讓大伙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里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圣、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整夜不眠,通宵達旦。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開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