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做大茶產業,黔南州委、州政府大力實施“茶業富民強州”發展戰略,把茶業作為經濟支柱產業做強做大,實現了黔南“茶葉”向“茶業”的跨越轉變。
助推跨越的動力,來自決策層的正確思路。在貴州作為中國綠色產業規劃區、打造中國最大綠茶基地和黔南作為貴州綠茶生產重點區域的大背景下,州委、州政府審時度勢,搶抓機遇,要擦亮“都勻毛尖”這塊百年品牌。在規模小、品牌雜、人才缺乏、市場混亂等諸多困境面前,力求突圍,把茶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茶農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抓,大力實施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戰略,迅速出臺一系列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重點依托都勻毛尖、貴定雪芽兩個拳頭產品,著力打造黔南知名茶葉品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行茶葉標準化生產,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
推跨越的動力,來自全州各級抓茶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2008年,該州組建了茶葉產業化發展辦公室,理清發展思路,編制全州茶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都勻毛尖標準化體系,申報地理標志,加強證明商標使用,搞好品牌培育和市場推廣,同時,對各縣市茶葉生產加工進行統一規劃和科學指導,引導各地高標準建設茶園和茶廠,對茶農進行培訓,改良品種,同時提供生物農藥等配套措施。全州茶葉面積迅速擴大,茶葉質量安全得到保障,茶葉品牌得到強化,大大提高了黔南茶葉的市場競爭力。
助推跨越的動力,還來自農民增收致富的現實需要。
黔南州把茶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富民工程,列入全州“185工程”范疇,進一步拓寬山區人民增收致富渠道,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措施,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的迅速攀升,帶來的是茶葉價格的大幅上漲和產值的節節攀升,茶農在其中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正是這種合力推動,才使黔南實現了從“茶葉”到“茶業”的驚人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