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容置疑﹐現代的科學技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例如快速的交通﹑瞬間的信息﹑實時的通訊﹐真的使這個地球變成了一個世界村。 什么太平洋﹐什么大西洋﹐在人們的概念中好像已不存在﹐因為對通訊和信息不造成任何阻礙。 世界上的不同文明和生活方式﹐在交流中消失了界線。 在任何社會和文化環境中﹐都可以看到同樣的科學和技術的實際應用﹐形成了共同的市場和消費者﹐貿易自由化﹐普遍出現的同化現象﹐讓人們確信無疑的大趨勢---- 全球一體化。 根據理性的自然發展﹐各種文化應當是在平等中競爭﹐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各民族將互相認同﹐擴大友好關系﹐地球上將形成共同的新文化。
“全球一體化”多數出于那些高貴的人之口﹐他們地位高﹐有學識﹐被平民百姓仰視為社會精英的那些人﹐而廣大民眾發覺自己被圍困在西方物質文化的閃爍光亮之中﹐眼都難以睜開。 文化與商業的自由資本主義﹐席卷全球﹐勢不可擋﹐全球化淹沒了幾乎所有地方文化﹐有悠久傳統的穆斯林社會也莫能例外。 細心品味這些西方的洋貨﹐其中都包含著西方人的思想意識﹐都是在西方發展成熟的文化精神﹐它對抵抗能力薄弱的小國家﹐強大無比﹐橫掃千軍無敵手。 在全球化掩蓋下強烈進攻性的西方文化﹐對近代數百年來同西方較量中日漸衰落的文化和社會﹐也同樣是節節獲勝﹐攻城略地﹐喧賓奪主成為新主人﹐例如政治體制﹑教育制度﹑經營方式﹑金融規則﹑藝術標準﹐直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無不全盤西化。
西方列強自持先進的殺人武器﹑高質量的工業產品﹑無孔不入的宣傳和媒體﹐于是連同他們很不道德的社會行為﹐極其荒唐的民間習俗﹐都突然提高了身價﹐成為高貴的前衛文化﹐例如男女濫交和生日吹蠟燭。 好像有一種不成文的國際法﹐凡是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強盛的國家﹐享有政治霸權﹐他們的民族文化也必然高貴﹐有權發動文化侵略﹐去消滅其他文明的存在﹐享有文化霸權。 西方在軍事和經濟勢力上的競爭力壓倒了脆弱民族的抵抗﹐隨之而來的是他們文化形式的“軟侵略”和“文化殖民”﹐蠶食并占領那些地區。 強大的武裝力量和經濟實力能產生相應的心理威懾力﹐從心理上征服那些貧弱的民族﹐使他們感到民族文化的自慚形穢﹐在戰場上戰敗了﹐戰敗的心理滲透到了骨髓﹐脊梁骨都直不起來。
由于軍事無力﹐經濟不強﹐民眾的心理也變成真空地帶﹐創造了接受軟侵略的環境和空間﹐歡迎洋大人進入﹐成為市場霸主。 那些在西方國家的一幫子強盜﹑土匪﹑地皮﹑流氓﹑無賴﹑騙子和妓女﹐來到了被他們國家軍事和文化征服的國家﹐成為座上客﹐被稱作是專家﹐導師或企業家。 據說當年的西方殖民主義現代不存在了﹐但是殖民主義的格局和心理﹐毫不遜色﹐仍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肆無忌憚地橫行霸道。 許多地方是通過教育﹐例如美國侵占阿富汗之后﹐從美國編印和輸入了大量的學校教科書﹐向孩子們灌輸殖民文化﹐讓他們長大以后﹐言必稱美法﹐屈服于西方強國太上皇國家。 被侵占的國家﹐沒有主權﹐沒有自尊﹐這種形勢永遠維持下去﹐就必須依靠新培養的二鬼子﹐假洋人﹐“Yes先生”。 狗隨主貴﹐西方列強的糟粕變成了文化精品﹐狗屎加上金玉其外的包裝﹐也變成了閃亮的明星。
在伊斯蘭世界發生文化殖民現象﹐是西方國家對穆斯林的歷史仇恨和蓄謀已久的報復。 在同歐洲勢力較量的一千多年間﹐穆斯林曾經強盛過﹐占過上風。 蘇格蘭歷史學家威廉姆‧蒙特格默里‧瓦特在他的《中世紀伊斯蘭對歐洲的影響》一書中﹐描述了當時歐洲人對穆斯林的敬仰心理。 因為當時伊斯蘭帝國﹐軍事力量強大﹐經濟實力富足﹐所以穆斯林的文化成為歐洲人向往的高尚生活。 他寫道﹕“當時歐洲人在伊斯蘭文化面前感到卑賤﹐其中有許多因素造成的。 穆斯林有很先進的生產技術﹐是其一。 然后是﹐富裕穆斯林的豪華奢侈生活方式﹐使歐洲的宮廷和富翁們羨慕不已﹐無能望其項背。”
他在書中說﹕“當時在穆斯林統治下的基督教徒﹐他們保證了優厚的生活待遇和信仰自由﹐但是社會地位低人一等﹐被稱為是‘莫扎拉布’﹐即被阿拉伯化的異教徒。” 他說﹕“猶太人的地位高一些﹐因為他們的阿拉伯化程度更高﹐也能保持他們的宗教信仰。” 時代的變遷﹐風水輪流轉。 中世紀的歐洲人心理轉到了穆斯林社會﹐看著軍事強大經濟有實力的歐洲人﹐穆斯林感到羨慕和仰望。 穆斯林國家的上層社會﹐對西方文明尤其情有獨鐘﹐什么都好﹐模仿他們的舒適生活和西洋禮節﹐傲視本國同胞愚昧﹑落后﹑不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