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神、咂嘴、吞咽……僅僅是持續幾秒鐘的小動作,卻很有可能是癲癇病的前兆。醫學專家提醒,癲癇病癥信號不能忽略,小兒癲癇應盡早治療。
6月28日是第四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的主要議題是青少年癲癇防治,關愛癲癇兒童的健康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27日,貴州省抗癲癇協會聯合省內多家三級醫院舉辦“關愛癲癇患者”義診活動。
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艾戎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兒童作為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個體,生理等方面發育不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兒童、青少年患者在癲癇患者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且治療時間長、復診次數多。
艾戎表示,貴州作為一個欠發達省份,農村人口相對較多,醫療水平相對落后。許多家長在得知孩子患癲癇后,很長時間都不愿面對現實。多數家長存在癲癇沒法治愈的錯誤認識,或是拒絕治療,或是聽信一些錯誤的偏方,從而延誤孩子的診療。
艾戎建議,癲癇病應從兒童期開始發現和預防,政府要規范醫療救助。家長一定要正視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明確癲癇的可治療性;同時,要到正規醫院,尋求有效的醫療渠道進行救治。據了解,目前癲癇病的早期可控制率約在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