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禮是二十世紀中葉中國卓越的伊斯蘭學者、偉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翻譯家,是中國廣大穆斯林所景仰的著名阿訇,也是指導我們邁向主道的導師。
陳克禮先生1923年生于河南省襄城縣,9歲進清真寺學經,后負笈求學先后在穎橋、魯山洛陽等地學習阿語和伊斯蘭教義教法。抗日戰爭開始后又遠赴甘肅平涼,考入隴東師范學校阿文專科繼續學習。1947年考入北平回教經學院深造。畢業后回鄉在襄城穎橋清真寺任教長,1952年由恩師馬堅先生舉薦到北京大學任助教,1955年離開北京大學,專事譯經。1957年到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任教,同年離京返鄉。1958年夏攜子女赴西北途中因車票問題被送至陜北勞動教養三年多,1962年4月返回河南襄城。1963年因在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任教期間的所謂“反動言論”而被定為“右派分子”,從此被當地政府監督勞動,直至1970年初在當時全國開展的“一打三反”運動中被縣公安局軍管小組逮捕,同年7月5日被冤殺。
陳克禮先生光輝而短暫的一生,是為主道奮斗的一生,他一生從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不茍且,始終堅持真理,寧折不彎,始終保持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應有的尊嚴,他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國穆斯林學習的楷模。在他光輝而短暫的一生里,始終孜孜不倦地獲取知識,鉆研學問,勤奮寫作,他是我國第一個把圣訓經翻成漢語的人,從年輕時起他就筆耕不輟,即使在最嚴酷的時期,他也巧妙地把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隱藏在馬列經典摘錄和中外名人的言論中,以此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盡管陳克禮先生的許多文章和書稿都已經流失,但現存的文稿還是為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遺產。
陳克禮先生一生的著述以及他翻譯的作品很多,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廣泛,需要我們進行認真耐心地整理,扎扎實實地一個專題一個專題地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下去,急功近利是不行的。要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一點一點地挖掘,逐漸積累,逐漸深入,我們應該集中時間、集中人力和財力一起做這件事。這是一個艱難而系統的工程。中國出現陳克禮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是我們中國穆斯林的驕傲,我們有責任把他介紹給中國乃至世界。或許,將來研究陳克禮將成為一個學科,一門學問——陳克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