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江在講話中指出,張家川縣是隴東南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內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同時也是全國自治縣中,實行自治的民族比例最高的自治縣。張家川的縣情實際決定了必須把建立一支優秀的宗教界隊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阿訇是學者、教師,阿訇是經數年伊斯蘭教育與培訓,通熟《古蘭經》與《圣訓》,并能夠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勸善戒惡,遵紀守法,愛國愛教。張家川縣在全省率先而行,為宗教界人士發放生活補助,解決宗教界人士生活問題,是張家川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體現,也是貫徹縣委關于加強黨員隊伍、干部隊伍和宗教界人士三支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宗教人士要繼續發揚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張家川長治久安、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此,他對宗教界人士提出兩點要求:
第一、宗教界人士要做真經的傳承者,真理的傳播者,真情的傳遞者。
做真經的傳承者。阿訇既要傳承和解釋經典,主持教務活動,又要結合社會發展,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把全體穆斯林的意志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張家川發展上來。
做真理的傳播者。深入開展“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和“四個維護”的教育,著力營造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張家川發展的永遠真理。廣大宗教界人士,要教育引導信教群眾從自我做起,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永葆我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的榮譽。
做真情的傳遞者。廣大宗教界人士要帶頭踐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倡導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大力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反映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呼聲。大力倡導宣揚誠信、主張公平,倡導行善、禁止作惡,鼓勵求知、反對愚昧,愛國愛教,救助貧弱等優秀伊斯蘭文化,使之源遠流長,傳播不息。
第二、宗教界人士要當推動張家川科學發展的支持者,文明進步的帶頭者,和諧穩定的推動者。
當科學發展的支持者。發展是解決張家川一切矛盾和問題的根本所在。目前,國務院出臺了支持甘肅發展的47條,市委、市政府最近又出臺了《加快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張家川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廣大宗教界人士要和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帶頭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幫助黨委政府及時化解矛盾,積極引導群眾支持發展,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當文明進步的帶頭者。現在是社會轉型期,個別干部群眾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為謀取個人蠅頭小利而影響了全縣發展大局,廣大教職人員要“重修養、重品行、重示范”,帶頭做文明人,干文明事,帶動全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提高。
當和諧穩定的推動者。當前全縣政治安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宗教和順、民族團結、民生改善,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不斷鞏固和加強。但也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民間糾紛、聚眾鬧事等現象時有發生。宗教界人士和群眾生活在一起,和廣大人民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群眾的喜怒哀樂宗教界人士掌握的很清楚,群眾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的矛盾糾紛宗教界人士也最早能覺察。宗教界人士要積極主動的化解矛盾,排除糾紛,切實使各類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調解、早化解,做到化解在萌芽狀態,使全縣人民在團結、祥和的氛圍里共同創業,共同發展。
馬中奇在講話中指出,一要充分認識對宗教界人士發放生活補助的重要意義,認真扎實地做好發放工作。給宗教界人士在全省率先發放生活補助費,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宗教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懷。這次生活補助費的發放,涉及我縣521名宗教界人士。相關部門的同志進一步統一思想,密切配合,切實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維護好、發展好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權益,為宗教界人士工作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二要加強管理,確保生活費發放落到實處。給宗教界人士發放生活補助費,是一項新工作,量大面寬,政策性強,關系到黨的宗教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涉及到廣大宗教界人士的切身利益。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按照管理辦法,加強管理。要嚴格發放程序和方式,對符合發放條件的教職人員的增補要嚴格審核,按照發放相關程序, 加強對符合發放條件的教職人員名單公示工作,接受群眾監督。三要以生活費發放為契機,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貢獻。宗教界人士要以生活補助費發放為契機,在辦好教務的同時,繼續圍繞全縣工作大局,發揮自身優勢,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把精力集中到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上來,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張川、胡川、木河、劉堡、張棉5個鄉鎮符合領取生活補助費的宗教界人士,縣財政局、縣郵政儲蓄銀行主要負責人,統戰民族宗教工作部門、宗教團體的所有干部,共計240余人參加了發放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