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標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曾創立了好耶、迪岸傳媒等多家公司,目前擔任大旗網董事長。
最近關于中國政府加強互聯網管理的議論非常多,其中對此政策最敏感的當屬大量個人站長。個人站長一直是全球互聯網創新的根本動力,大多數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在早期都是以個人網站的形態開始的。互聯網的出現為有志于創業的信息技術愛好者提供了“極低”的創業門檻,只要有想法,注冊一個域名,就可以開始。
但是,互聯網構筑的虛擬社會對現實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網絡上的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欺詐、盜版等行為對教育、公眾安全、隱私、財產、商業競爭等眾多領域造成了巨大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加強互聯網管理也就成為必然。
從宏觀方面來看,中國互聯網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生機勃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加強管理不會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相反應該會帶來正面影響:網絡信用的增強會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版權管理會讓創意產業更健康。
因此,對于“加強管理加大了互聯網創業的難度”這一說法,我難以茍同。在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后,互聯網創業的難度的確在逐年增加,創造新的模式不再那么容易,其實這一規律存在于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中。互聯網行業中已誕生了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要想創業成功,除了創新外,也必須能夠抵擋這些巨頭的競爭,他們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創業的門檻。互聯網早期那種靠個人網站來創業的形態在最近5年已鮮有成功的案例了。建立個人網站,應該更多地被當成個人興趣,而不是為了創業。
盡管個人網站對于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再重要,但還是應該大力推動和鼓勵個人網站的發展。互聯網是培養創新精神的最佳領域,當中國制造橫掃全球時,中國必須逐步從制造向設計轉型,從產品向品牌轉型,從資源向服務轉型。這種轉型就需要新一代創業者成為創意型人才,他們需要互聯網這樣一個低門檻展示自我的領域,需要一大批有特色的個人網站作為他們的榜樣,去鼓勵他們不斷創新、展示自我。
不僅如此,為了推動未來人才結構的快速形成,政府更應該將互聯網的這種特點推廣到其他領域,如動漫、文學、電影、音樂、教育等。降低這些領域的創業門檻,鼓勵個人進行創新嘗試,為創意型人才開辟出足夠多的嘗試領域,才能培養出適應未來國際競爭的創意性人才。我以為,加強互聯網管理是正確的,但同時不要提高建立個人網站的門檻。
互聯網還有創業機會嗎?當然有!中國有13億人口,按國際標準看,互聯網的人口普及率大于70%,也就是說,中國的互聯網人口應該在9億以上。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互聯網的潛力巨大。
盡管互聯網已經發展了近20年,但其應用潛力還遠遠沒有開發。互聯網在中國的創業機會可以從兩個維度去發掘:一是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二是用互聯網解決中國特有的問題。很多傳統產業必將會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就會產生新的機會。如果互聯網創業者放棄復制國外模式的思考方式,從互聯網的基本特點著手,來解決中國社會的特有問題,一定可以找到創業機會,只不過這樣的機會尋求風險投資的支持會比較困難,應立足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