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近日向記者透露,最新的普查數據顯示,大麥地巖畫區有巖畫6800多幅 (組),單體數量2.2萬多個,超過以往估算數量,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巖畫主要地區”。
大麥地巖畫區實際范圍涵蓋大麥地、黃石坡、石房圈等9個巖畫分布點。長期以來,研究人員推測大麥地巖畫區45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巖畫個體1萬多個,刻鑿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周興華介紹說,國際巖畫委員會卡莫諾史前研究中心根據全球巖畫分布的規律和統計數據,制定了劃分 “巖畫點”、“巖畫區”、“巖畫主要地區”的國際通行標準。
“大麥地巖畫區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屬罕見。‘巖畫主要地區’是考證早期人類智慧的重要依據,人類文化起源是多元性的,‘巖畫主要地區’的存在,說明在這一區域早就有智慧人類活動。”周興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