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很多都市人餐餐攝入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加之生活節奏快,而很少做運動,所以都市人中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此,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心內科主任吳宗貴教授說:“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不是有養生歌謠說嗎,‘管住嘴,邁開腿’,只要注重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就能保護好心血管。”作為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吳宗貴也將自己的一些經驗分享給廣大讀者。
飲食控制是保證心血管健康的前提,吳宗貴表示,大多數人都知道要盡量吃得清淡,對高膽固醇食品嚴格控制,但就他看來,“量”的控制比“質”的控制更為重要。大家都知道,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所以,都會有意控制膽固醇食品的攝入。但是糖、蛋白質和脂肪三者在體內可以相互轉化,所以,很多人雖然不吃蛋黃等含膽固醇的食物,但是不控制高糖、高蛋白含量的食物,依然會導致動脈硬化。所以,嚴格控制好每天攝入食物的總熱量比單純控制某種食物來得更有效。“我每天早飯在醫院吃,2個饅頭、1碗稀飯、2個小菜、1個荷包蛋。營養很全面,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都有了,總熱量卻不超標。中飯方面,由于我以辦公室工作為主,體力消耗不是很大,所以一般只吃八成飽。晚飯大多在家吃,我愛人很注重健康,烹飪時少油、少鹽、少糖,而且會有大量的蔬菜,晚飯我也盡量吃得少。”
除了飲食控制,必要的運動也是維持健康的法寶。由于工作繁忙,沒時間去健身房,所以吳宗貴喜歡晚飯后在樓下的小院子里走上45—60分鐘,既有助于消化,又能健身。“運動要適度,不能過度追求強度。中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運動強度一般以心率為標準,即在平時心率上增加20%—30%為宜,比如原本心率為70—80次/分鐘,運動后達到90—100次/分鐘就可以了。感覺上以微微出汗、稍微有點累為宜。運動最主要貴在堅持,如果只做一兩天,不會有什么效果。”吳宗貴還表示,養成適合自己身體規律的作息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他中午如果不太忙,會靠在椅子上閉目休息10—20分鐘。但是,不可能所有的職業都有午睡的時間,只要你睡眠質量好,要睡覺的時候能睡得著,一醒過來覺得很有精神,就很好。在工作中,如果感覺非常疲憊,就在座位上閉目養神10分鐘,讓身體放松休息一下。
當然,良好的心態是保持身心健康最關鍵的一環。有很多病人是因為生氣突發腦溢血的,所以遇事不要不切實際地爭強好勝,要學會放寬心態。“我平時不抽煙,朋友聚會時少量喝點白酒,不吃快餐類的垃圾食品和瓶裝飲料,盡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我建議40歲以上的中年人,最好每年能做一次體檢,很多疾病就是在體檢中被發現的。最重要的是不要把養生當成一種負擔,而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吳宗貴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