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種嫩豆腐狀、需要用勺挖著吃的碗裝老酸奶在國內乳品市場異軍突起,成為各地乳制品企業市場競爭的利器。僅最近兩個月就有山東老酸奶、漢口老酸奶、西湖老酸奶先后推向市場,這讓最早上市的青海老酸奶生產商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有限公司很生氣:“老酸奶本來是青海省特產,怎么一夜之間卻成了各地的特色產品?”
“青海之窗”是青海省商務廳在京展示、銷售和推介當地特產的機構,據工作人員介紹,制作酸奶在青海已有上千年歷史,“青海人吃酸奶就像北京人喝大碗茶一樣,很多牧民會將鮮奶做成酸奶沿街叫賣,現在西寧市街邊還有不少酸奶攤,酸奶裝在白瓷碗里,上面蓋上玻璃。”
2008年青海小西牛公司成功實現傳統酸奶的工業化生產,為了突出青海本地特色以及傳統特點,他們將這種新產品取名為“青海老酸奶”,還設計了以藍、白為主色調的青花瓷造型外包裝,“因為青海最早的碗裝酸奶就是用藍色花紋的白瓷碗裝的。”
然而,另一家生產“東北老酸奶”的企業認為,老酸奶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有著悠久歷史,并非青海省獨有。“東北老酸奶是我們公司獨立研發的新產品,小西牛這個品牌我從未聽說過,”該公司新聞發言人這樣告訴記者。
兩家企業的老酸奶推向市場后銷售都十分火爆,“青海老酸奶”的日產量從最初的4噸一直增加到70多噸仍然供不應求;某“東北老酸奶”的生產企業今年先后三次擴充老酸奶生產線,目前生產網絡擴張到黑龍江、遼寧、河北等地,產品覆蓋東北和華北市場。
但兩個企業還是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于是很快出現其他品牌老酸奶,“外包裝也是白底藍字,而且產品規格都是一樣的,一箱12碗,每碗180克。”小西牛北京總代理吉仁弘暉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輝透露,公司曾考慮采取維權行動,但因為成本過高而放棄了,“法律人士說老酸奶目前的情況很像葡萄酒行業的解百納,既可以看成品牌也可以看成通用名稱,這官司不好打,小西牛肯定耗不起。”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普通酸奶市場份額已經被大品牌瓜分殆盡,中小乳品企業急需新產品拓展生存空間,老酸奶售價較高、利潤空間可觀,因此大家爭相生產也就不足為奇。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大部分老酸奶價格在每碗4元左右,幾乎是普通酸奶的兩倍,小西牛牌青海老酸奶在超市的售價更是達到每碗5-5.5元。
“老酸奶售價高是它的制作工藝決定的,普通酸奶是先發酵后灌裝,而老酸奶屬于凝固型,必須以鮮奶為原料,將半成品分別灌裝到小塑料碗里,密封后實施72小時冷藏發酵。制作時間長,保質期卻相對較短。”張國輝介紹,“小西牛”在北京的月銷量超過60萬碗,“其他品牌無法復制青海省特有的優質奶源,所以生產出來的老酸奶口感與小西牛終究還是有一定區別。”
另一家東北企業則表示,東北老酸奶上市后已經成為該公司的明星產品,公司也發現很多相似度非常高的其他老酸奶,“但我們不會花費大量財力和精力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