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出口第一大國,但近年來中國茶葉出口屢屢遭遇技術壁壘。為此,國內茶葉出口第一大省浙江省成立了全國首個茶葉外貿預警示范點,探索全行業“破壁”之道。
這個預警示范點是由浙江省國際茶葉商會和中國貿促會浙江調解中心建立的。浙江省國際茶業商會會長毛立民說,浙江綠茶出口多年來占據全國的70%,曾先后遭遇過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壁壘。設立預警點是為了及時獲取境外貿易壁壘尤其是技術壁壘的信息,協調茶葉企業及時應對,提高浙江茶葉出口競爭力,謀求茶葉行業轉型升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是這個預警點工作小組的名譽組長。他介紹說,2009年中國出口茶葉30.3萬噸,約占全球的20%,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出口的茶葉大多銷往發展中國家,而輸歐茶葉多年來一直徘徊在每年兩三千噸。究其原因,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對茶葉出口影響很大。
浙江省茶葉外貿預警示范點包括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年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的茶葉企業,同時還包括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茶產業科研機構,以及檢驗檢疫、農業、信用保險等相關職能部門。
中國貿促會浙江調解中心副主席馬賽說,這個預警點將發揮商會和行業協會作為中介組織的優勢,團結產業界、學術界和法律界人士,及時獲取貿易壁壘信息,組織企業有效應對,維護出口秩序,開辟業界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渠道。
從2007年起,浙江省商務部門就開始探索以行業協會、商會為依托,建立產業外貿預警點,及時獲取出口預警信息。目前,全省已經建立了50個預警點。浙江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副局長孫少波說,浙江今年將重點培育15個外貿預警點,而浙江省茶葉外貿預警示范點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