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飲用茶葉的國家,輝煌的茶文化使“茶”儼然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之一。然而,時至今日,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產地,利潤與品牌的匱乏卻成為心頭之癢。
中國的茶葉行業規模并不薄弱,僅云南的普洱茶企業就3000多家,其他茶葉產地的企業更是不計其數,然而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卻屈指可數,知名品牌更是鳳毛麟角。不產一片茶葉的英國立頓紅茶年銷售額在30億美元以上,而全球茶葉產量最高的中國,最大的茶企年銷售額僅10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六七萬家茶廠中,注冊品牌的僅有1000家左右,在總體實力上甚至敵不過一家英國立頓。
難道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中國本土的茶企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遠卓品牌策劃機構在《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指出,商場如戰場,茶葉市場的競爭必定越來越激烈,做茶葉品牌,必須“先謀為本”,必須走出平常覺得理所當然的誤區,抓住關鍵,才得以制勝。
相信其實絕大部分茶企都不會承認自己的茶葉會比立頓的難喝,經過精心采摘炒制的茶葉味道一定勝過流水線生產的茶葉包。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無論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茶”(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洞庭山碧螺春,黃山毛峰)還是“八大名茶”都是以產地和品類命名,消費者無法分辨出孰真孰假,甚至連擁有真貨的商家也被假貨攪亂得苦不堪言。相較而言,立頓卻做得有板有眼,只要到超市購買,用同樣的價格,你完全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選擇最新鮮的生產日期,即使有了質量的問題也可以得到合法的解決。
中國的茶葉品牌想要崛起,就必須“以謀為本”。
首先,企業必須了解自身的需求,不要盲目追求發展,要清楚每個決策時是否是合理正確的。遠卓品牌策劃機構在《茶翅高飛--中國茶葉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系列叢書的第一部《走出22大誤區》中就明確提到,目前許多茶企都做著自認為正確,其實是錯誤的事情,這些錯誤不僅不能提高企業效益,而且極大地阻礙了品牌的發展。
另外,茶企需要改變目前的銷售機制。建立一條正規的銷售渠道,制定一套評判茶葉優劣的標準,規范出合理的價格體系,品牌自身還需要有保障消費者利益的服務部門,而不是單靠社會監督,從而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茶企需要像立頓學習,從單做茶葉產品的銷售,上升到餐飲服務的層面,擴大營銷領域。目前在全國各地,商務人士已經越來越多地喜歡在茶館的輕松、溫和氣氛里面洽談商務,茶企需要有從而由茶道向“人道”與“商道”延伸的經營理念,如,安吉白茶領導品牌世外茗源提出要營造身心靈的和諧與統一。
未來5年將是中國茶葉行業發展的決戰時期,是快速實現跨越式增長的最佳時段,誰率先在品牌化進程的道路上先走出一步,誰將擁有先決主導優勢。集結號即將吹響,中國的茶葉企業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