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海南島南部陵水和三亞瀕臨海灘地帶發現的唐代穆斯林墓葬群,印證了早在唐代,穆斯林就來到了海南島。他們是從海上遷入的外籍穆斯林,包括以波斯及阿拉伯人為主體的蕃(番)人和信奉伊斯蘭教的越南古占城地區的居民。而今三亞市鳳凰鎮的回族先民,多是于宋元間由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的穆斯林因躲避戰亂舉家駕船渡海來到海南島定居的。
南清開寺
三亞回族與我國國內其他地區的回族在語言上有明顯的不同,他們不以漢語為本民族語言,而是擁有自己特殊的語言——回輝話。此語言不同于國內任何一種民族語言、方言和土語。它的基本特點是:單音節語言,每個音節都有一定的聲調,聲調有區別詞義的作用。聲母簡單,沒有復輔音聲母,韻母復雜,有5個輔音韻尾。句子的基本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或主語—謂語—賓語—補語。有一整套區別于其他語言的基本詞匯和獨特的數詞。
歷史上,三亞回族主要從事海洋捕魚,擅長于航海和漁撈,而不善于農耕。
收網歸來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三亞回族,絕大多數以捕魚為生。1939年日本軍隊占領海南以前,他們有漁船十二只,日軍占領后,回民漁船減至四只。這四只漁船為一百四十余家所有。另外用小網捕魚的約有五六十家。其他貧民多靠幫助上述兩類漁戶拉網打雜為生。漁業經濟季節性較強,經常受臺風、暴雨等惡劣氣候影響,加上作業方式原始,工具落后,都是在淺海捕撈,后海洋捕魚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
種植蔬菜逐漸成為回族的主要經濟來源?;刈寰劬拥牡胤酵恋胤饰帧⑺闯渥?、交通便利,加上蔬菜種植周期短、利潤高,成為較理想的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