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活躍著一批“民間藝術家”,他們在養牛、種瓜、耕田之余,積極創作以當地生活為素材的文藝表演,膾炙人口、喜聞樂見。
67歲的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農民商科,正是這樣一位“民間藝術家”。老人組織了一個文藝隊,編排了數十個小節目,有快板、表演唱、眉戶劇、二胡、小品。節目內容均源自鄉土生活,真正貼近群眾、娛樂群眾。他因此成了十里八鄉爭相邀請的本土“明星”。
商科帶領大家排演節目的地方,令人心生敬佩。這里是一位文藝隊員的家,到了晚上把沙發、柜子推到一邊,留出客廳的空地排演,雖是彈丸之地,但排練出來的節目卻個個是精品。
多年來,商科先后編排了眉戶劇《與賭博決裂》《勸夫戒毒》《老來難》《認錢不認人》,小品《非分手不可》《看風水》《老馬賣瓜》等,還用寧夏花兒等曲調自編詞配樂。創作緊貼老百姓的心,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商科既是創作人員,又是演員,自編自演。他的經典開場白總是這樣一段話:我們的節目,逗得讓你笑彎腰,苦得讓你淚水像雨點。若要不相信,看完你再做評論。
支持商科這份自信的是他節目的質量。在他的快板表演唱里,我們仍然還能看到過去生活的影子:“夏天穿的一身藍,冬天穿著一身棉,缺衣少食是艱難,跳蚤虱子來造反。”而描寫今天美好生活,生動的句子撲面而來:“農業機械補貼增,家電下鄉順民心。城市掀起流行色,姑娘穿的像蝴蝶。坐車只需揮揮手,一會就到城里頭。氣候變化出新招,節能減排有目標。電腦手機齊上網,學習科技致富忙……”
商科的演出隊得到了鎮政府的支持,他們到各村巡演,群眾越來越喜歡,名氣也越來越大。逐漸地,演出隊演遍了吳忠市,又走出吳忠,在寧夏賀蘭縣、涇源縣等地演出,僅去年就演出了100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商科這樣的民間演出團體,目前在吳忠市境內有200余個,他們每年搞一次“百花獎”大賽,每兩年搞一次“小戲調演”活動,每次歷時六七天,熱鬧非凡。
吳忠市文化館館長吳靈說:“吳忠市民間文藝紅紅火火,群眾有需求,政府有支持。這在別的地方還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