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是中秋節,我國民族地區各族群眾通過朗讀詩歌、聯誼活動、歌舞表演、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歡慶佳節,為節日增添了文化氣息,為民族大家庭融入濃濃親情。
中秋節前一晚,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文學藝術界人士、詩詞愛好者歡聚在中山公園百年建筑文昌閣,以朗朗誦讀聲共慶中秋佳節。詩會上詩人、朗誦家深情誦讀中秋主題的詩歌,喜歡傳統文化的市民吟誦中外經典詩詞。《預約你白發上的月光》《功夫茶》《海洋三部曲》……無論是自創詩歌還是傳統經典,朗誦者們在古箏的伴奏下,緩緩地詮釋著對詩詞的熱愛。銀川市文聯主席郭文斌說,中秋節也被稱為“詩歌節”,此次詩會就是以詩的名義倡議回歸傳統。
與“詩歌”過節不同,寧夏著名景點——鎮北堡西部影城則在中秋突出“公益”色彩。他們邀請寧夏兒童福利院的孤殘兒童來到景區游玩,慶祝中秋佳節。民間藝人表演“糖畫”給孩子們看,孩子們自己動手做月餅,圍在一起吃月餅。
在新疆,中秋佳節期間,由自治區團委開展的“我到你家吃馓子,你來我家吃月餅”主題融情實踐活動,掀起了各族青少年互相走訪、互相聯誼、互相交流活動的熱潮。
學校、社區、農村、企業、機關紛紛行動起來,城市團組織組織青年深入不同民族的青少年家中,體驗節日習俗,感受傳統文化。學校團組織開展“手拉手訪節俗、心連心促融情”“我身邊的傳統節日”主題班隊會、節日期間串門互訪等活動,通過節俗體驗、上網、看書、采訪身邊人等形式,使各族學生在歡樂的節日氣氛中學會互尊互敬,互學互促。
22日,在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縣六年級學生王昭曦的家中,十幾名各族同學一邊吃著月餅、馓子,一邊表演精彩的節目,表達對節日的祝福。六年級學生阿布都說,這個中秋節過得非常快樂、難忘,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9月20日晚上,廣西南寧舉辦了一場以“誦讀中華經典·共度中秋佳節”為主題的文藝晚會。晚會上,古琴、古箏,長衫、黃裳、珠履、青衿,《愛蓮說》《滿江紅》《弟子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詩詞歌賦,讓市民領略到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中秋節假期,南寧市還組織開展“和諧鄰里·歡樂中秋”社區中秋賞月、“和諧校園·歡樂中秋”主題宣傳教育、“能幫就幫·歡度中秋”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
如今,隨著各族群眾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藏不少藏族家庭也把中秋假期當做合家團圓的美好時光。一些精明的商家還從中看到商機,推出適合藏族人口味的月餅——青稞月餅。在拉薩的四方超市,散裝的青稞月餅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我們買月餅主要是自己吃,更看重口感,包裝不是很重要。”一位正在購買青稞月餅的老阿媽告訴記者。
中秋節日期間,許多藏族家庭還選擇到郊外過林卡的方式歡度節日。在拉薩東郊的一個度假村門前,記者看到停滿了私家車輛。據度假村工作人員介紹,這幾天天氣好,除一些藏族家庭外,也有一些單位以過林卡方式把員工召集起來,過一個歡樂、祥和的中秋節。
今年的中秋節,大興安嶺森林深處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點格外熱鬧,因為山下的各族群眾走進森林與他們共度中秋佳節。21日至22日,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委書記曹征海帶領慰問團,輾轉跋涉來到獵民點,與大山里的獵民共度佳節。
深秋的大興安嶺已經有了些許寒意,中午時分,林子里飄起了雪花。慰問團一行與獵民們圍坐在林子的空地上吃團圓飯。年過8旬的瑪里亞索老人放開歌喉,整個林子里回蕩著她悠揚的歌聲。瑪里亞索說,現在我們獵民有了電,日子越來越好了,“用不了幾年年輕人就能開著車找馴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