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各項政策好,我不可能把企業做這么大。”45歲的回族企業家、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金瑞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晶嵐說。
1997年,楊晶嵐下崗,聽說下崗職工創業有優惠政策支持,楊晶嵐借款5000元開了一家餃子館。2001年,看準速凍清真食品商機,楊晶嵐投資興辦了一家速凍清真餃子廠。2009年,楊晶嵐拿出歷年積蓄170多萬元,并向政府小額擔保基金貸款55萬元,建設無菌封閉式生產車間的現代工廠。
如今速凍食品廠可生產5個系列、20多種速凍食品,平均每天銷售產品兩噸多,成功打開甘肅、陜西、北京等地市場。楊晶嵐告訴記者,一路走來,自己享受了下崗職工再就業、鼓勵市民創業等系列政策支持。
楊晶嵐的經歷是寧夏少數民族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十年來,寧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數民族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據統計,西部大開發以來,寧夏經濟總量實現了突破性跨越,經濟增速連續9年超過10%,年均增長11.4%。2009年,寧夏GDP達到1334.56億元,是1999年的5.04倍。
西部大開發十年,也是寧夏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十年,建成了一批重要的能源、交通、水利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寧夏城鄉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在經濟發展推動下,寧夏各族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絕大部分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實現了由“溫飽型”向“寬裕型”轉化,部分居民開始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邁進。
同時,寧夏出臺了系列促進就業、創業、就學、就醫等關系各族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2007年寧夏開始實施民生計劃,自治區黨委、政府每年年初制訂規劃當年要完成的10項內容30件實事。
寧夏還建立了民生計劃資金投入機制,自治區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計劃,重點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向中南部貧困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確保人民群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