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引導力、市場的驅動力、群眾的創造力“三力”迸發,云嶺山鄉在這個雨季形成了龍頭帶大戶,大戶促千家,整體推進,家家受益的中低產林改造熱潮。截至9月底,全省已投入資金4.76億元,改造中低產林178.25萬畝,有望超額完成全年改造200萬畝的任務。昔日“只見樹不見富”的山洼,被連片的核桃、油茶、澳洲堅果、花椒、楊梅、枇杷等特色經濟林果取代,承載起林農增收的希望。
云南省改造6000萬畝中低產林的號角吹響后,各地把探索、創新、破解中低產林改造的難題,作為中低產林整體推進,改出成效的切入點,發揮政府引導力和市場驅動力的作用,調動農民參與中低產林改造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省到州市加大資金扶持、金融服務的支持力度,省里整合國家森林撫育試點補貼資金1.1億元,省級財政專項資金1.05億元,地方財政專項資金2700萬元投入中低產林改造,帶動龍頭企業和林農分別投資1.6億元和7400萬元參與中低產林改造。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轉機制等,鼓勵和引導林農通過承包、租賃、聯營、轉讓等形式,依法合理流轉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由龍頭企業與林農結成利益共同體,抓住雨季造林有利時機,以木本油料、速生豐產林和珍貴用材林為重點,以采伐更新、樹種更替和森林撫育等改造方式,規模化改造中低產林。全省中低產林改造呈現出千畝甚至萬畝連片、大規模、高規格的格局。大理白族自治州22家龍頭企業、48戶種植大戶與林農“結盟”改造中低產林16萬畝;建水大洋林化有限公司采取“群眾以林地入股、公司投資經營、收益共享”方式,實施中低產林改造,共改造種植千畝連片速生豐產林2萬多畝,3萬多林農在參與改造中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