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城:字子君,號陵南子,回族,出生于湟水之畔,日月山下之山林,青海書法家協會會員,河湟穆斯林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高級律師。..
馬虎城,幼時便志向高遠。受雙親喜愛文學之熏陶,嘗閱古書百卷,對中國古典文學、古詩詞韻律研習頗深,閑暇之余亦有附雅音律之趣。其填寫的“江城子”詞別有一番情趣;與我省著名學者王文瀘先生,撰文“清濁論黃河”詩文寓意深刻,富含教育意義。弱冠之年的馬虎城,便心存拳拳報效之志,胸懷民族教育憂患意識,于16歲在偏僻山村受命創建鄉村小學,大興文化教育。
也許,命運注定了馬虎城的一生并非只是滿足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耕讀者那樣簡單、平凡。每個人因其造化的生存意義,必得有涓涓細流終匯大海的更高人生價值體現。走出山林,在廣袤的天地間尋求并完善自身,去實現自己更高的理想追求,是他一生的重大轉折。經過艱苦歲月的磨礪成熟,積淀于心中深厚的文學修養及人生領悟,也使得馬虎城具備了“后積薄發”的競爭優勢,終使其在選擇并沖刺法律專業領域的人生行進中,得心應手成就輝煌……
彈指一揮,從事律師法律工作的三十春秋已過,馬虎城始終以其嚴謹守正的工作作風,在法律執業者的隊伍中載譽頗豐。2001年因他發起并重組的“青海海博律師事務所”,在律師釋律法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和良好的社會口碑效應,做為一名具有資深專業的品牌律師,他名符其實的被授予全國律師專業委員會、中國法學會刑訴法研究會唯一的青海會員殊榮。因此,業內人士也都尊敬的視他為領域內領頭人,“大哥大”。
懷揣青春少年的夢想與激情,酷愛書法韻律的他,多少年來一直矢志不移,雖常有案牘勞形,仍然在業余時間筆耕不綴,勤練書法技藝。在名師諸友的指點交流中亦有所成就。馬虎城書法尤擅行書,行草相間可循章法。其書法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國旗護衛班、沙特阿拉伯伊斯蘭大學、麥地那警察總署、利雅得帝王大廈、吉達領事館收藏。在首屆“揚州八怪杯”全國書法大展賽中其書法作品獲三等獎;攝影作品“生命之源”在首屆“三江源國際攝影展”中獲獎……
2004年,馬虎城又與諸多書畫、攝影、篆刻、奇石、古玩收藏者及愛好文學藝術的有志之士,共同組織創建“青海回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旨在弘揚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書畫等藝術活動的文化交流與相互促進,在以其為核心領導的中心成員,緊密團結協作共進,常年組織并與民間團體廣泛交流、互進,不定期舉行書畫文藝創作比賽,舉行慈善義賣捐助活動等。既謳歌了良好的社會精神文明風貌,為民族文化藝術增添了亮麗的風彩,也詮釋了一個民族文化藝術工作者積極參與,實現自我的崇高藝術價值。
生活中的馬虎城平易近人,樂善好施。只要是利于發展,利于振興的文化教育事業和民族振興大計,他都舉意奉獻添磚加瓦。他將自己勞動所獲得的錢財,川流不息地用在那些需要扶持和救助的事項上。凡參加各種文化、民俗等活動現場,其慷慨激昂,精彩正義的言辭,殷切期望和諄諄鼓勵中不乏謙虛的學者風度;撫危濟困、幫助弱小的善舉總能使人由衷敬佩。
如今已逾不惑之齡的馬虎城,特別是在近年來參加各種講事、演講場合時,都大力倡導愛國愛教,構建和諧社會精神文明道德體系。其無論是在國外參加朝覲期間,同國際友人的會晤中,都極盡闡述祖國的發展與民族文化,一種愛國愛民之心,拳拳可見。在其代理參與的重大社群案件中,時刻以社會和諧、穩定為主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