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上,活躍著一群身著白綠相間服裝的“小白菜”,這是我區招募的770名青年志愿者,他們服務在大會的26個部門和崗位上,出色完成了禮儀接待、嘉賓引導、外語翻譯、場館服務、安保服務等工作。這是我區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規格最高、服務崗位分布最廣的一次,全面展示了寧夏志愿者的風采。
上萬人中挑出770人
招募一支高素質的志愿者隊伍,是搞好大型活動志愿服務工作的前提。自治區團委從今年5月開始招募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的志愿者,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10所高校的1萬多名大學生踴躍報名。通過對志愿者形象氣質、道德品質、語言表達能力、外語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精心挑選出770人,其中80%的志愿者有過在校內外參加志愿服務的經歷。7月26日至29日,團委對770名志愿者進行了寧夏歷史區情、崗位志愿服務技能、溝通交流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并邀請相關人員做了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知識及穆斯林風俗和涉外禮儀專題講座。
在眾多志愿者當中有一個忙碌的身影,那就是今年剛從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阿語專業畢業、考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研究生的銀川姑娘韓帥。聽說寧夏要舉辦“2010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她積極報名當阿語翻譯。8月初,她就到自治區商務廳參與了節會的籌辦工作,在會展部負責跟外商溝通。她抽了4天時間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報了名,然后又請假回到銀川繼續為寧洽會忙碌。韓帥已不是第一次當志愿者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有幸成為寧夏的100名志愿者之一,承擔了公路自行車場館的安檢協查工作,并擔任阿語翻譯。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時,她擔任了阿語翻譯工作。今年廣州亞運會從寧夏挑選了10名志愿者,她又被選中。雖然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但是韓帥并不覺得辛苦,她說:“參加大型活動可以鍛煉我的組織和溝通能力,尤其是這次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接觸了很多阿拉伯國家的客商,對我提高口語能力很有幫助。” 沒有一人喊苦叫累
9月24日18時,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執委會臨時下達緊急命令,要在舉行開幕式的人民廣場連夜擺放15000把椅子。自治區團委組織54名會務組志愿者連續奮戰24小時,隨后又緊急調遣150名志愿者增援,最終在25日19時完成任務,許多志愿者累倒在廣場上,但是沒有一人喊苦喊累。
9月22日至30日,來自全區7所高校的200名會展部志愿者連續奮戰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9個展館,為3300余名參展商、采購商及國內外嘉賓,提供了阿語、英語翻譯及展位設計、產品布展、貿易成果統計、貨物搬運、商品代銷、展館巡視、方向指引等服務,他們大多早晨6點起床乘公交車來到指定展館,晚上8點多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學校,有的志愿者忙得錯過早晚用餐時間。
記者在越南展館看到一排排用沉香木做成的木雕作品,大部分重量在30公斤左右,這些都是志愿者們一件一件搬進展館的。展會結束后,志愿者們還要幫著把這些展品裝進特制的包裝箱里再搬出去。可以想象志愿者們付出的辛勞和汗水。
回族刺繡在這次展會上十分走俏,備受阿拉伯客人青睞,海原縣阿依舍手工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有霞深有感觸地說:“我們與阿拉伯客人的溝通完全靠志愿者的翻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們90%的作品都是志愿者幫忙推銷出去的。”
寧夏志愿者是“好樣的”
此次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三四年級的90名學生和10多位老師全部參與,有50多人給阿拉伯國家來賓做貼身翻譯,20多人在銀川國際會展中心做志愿者。
介紹產品、提供翻譯服務,是志愿者每天要重復上百次的事情。走進敘利亞展館,只見幾個志愿者正在給參觀者耐心地介紹產品,“上面寫的都是阿語,我們必須給大家一一介紹,否則參觀者沒有興趣就走了。”來自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2007級阿拉伯語班的馬曉芳說。坐在一旁的敘利亞出口發展與促進會代理穆罕默德 (音譯)先生對志愿者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太出色了,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我們十分滿意。”穆罕默德先生用英語連著說了一串的“good”“next”。
盡管很累很辛苦,但是志愿者們卻無怨無悔。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2007級阿拉伯語(1)班的田玉科說:“第一天進入場館的時候,同學們都不敢開口,經過幾天的鍛煉,我們都可以和阿拉伯客人流利地交流了,每個同學的口語都提高了一大截。而且第一次面對這么大的場面和這么多的參觀者,我們的處事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
自治區團委還在銀川市興慶區的鼓樓步行街、新華街、建發東方紅廣場、光明廣場、中山公園南門及銀川國際會展中心門口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設置了20個志愿者服務站,選拔了60名專業知識豐富、語言溝通能力強的志愿者走上街頭,向廣大群眾宣傳寧洽會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知識,并提供便民服務。
770名志愿者,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讓參會的中外嘉賓和客商,收獲了這個季節寧夏最美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