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中國銀行山西臨汾支行門前的國旗降成了半旗,有網民拍下幾張照片上傳至當地網絡論壇,隨后被其他論壇轉載。10月7日至9日,先后有4名與此事相關的網民被當地公安機關抓走,涉嫌的罪名是“敲詐勒索”,而該銀行負責人稱,并沒有人以此為由向他們索要財物。(10月19日《中國青年報》)
一件簡單的事情鬧騰成4人被刑拘的大事,其根本驅動力在于權力的飛揚跋扈,想抓誰就抓誰,想以什么罪名抓人就以什么罪名抓人,什么法律規定、公民權利、青紅皂白完全不在話下。隨便抓人是一些地方公安機關最常見的執法犯法,也是所有冤假錯案的起始和源頭——人既然抓來了,總得想辦法給他安個罪名,以示抓人的正當性,于是,有罪推定、刑訊逼供、無中生有以至后來的錯判、誤判便成必然。
現在,有一種現象特別需要我們警惕,那就是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動輒把人“抓起來再說”。不管被抓者是否犯法,有無確鑿證據,是否符合某項罪名,這些都先不予理會,想抓誰就先把誰抓起來,關幾天,打幾頓,被抓者隨便喊冤,社會輿論隨便聲討,均不為所動,相關警員及指使者就一般不會受到實質性處罰。一些地方公安機關這樣做,打擊或報復某個人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極大的威懾作用,相當于告訴所有民眾:別以為你沒犯法我們就不能抓你,別以為我們抓人需要充分理由,看誰還敢亂說亂動!
近年來,把人“抓起來再說”的案例可謂層出不窮。作家謝朝平因紀實文學《大遷徙》被抓,網絡小說《在東莞》的作者袁磊被拘留。在這些“錯抓”案例中,沒有哪個警員受到處理,沒有哪個公安機關被追責。除了抓了再放,還有沒抓到的,比如遼寧西豐警方進京抓記者,《經濟觀察報》記者仇子明被浙江麗水遂昌縣公安局網上通緝,這些手段同樣達到了威懾作用,彰顯了權力之無所不能。
不夸張地說,“抓起來再說”已經成為不受制約的權力踐踏公民權利的新手段,這種新手段讓每一個公民時時處于恐懼之中,發帖會被抓,轉載會被抓,寫新聞會被抓,寫小說會被抓,人們不知道什么情況下會被抓,只知道權力不高興時會“抓錯人”,但權力何時高興或不高興,人們無從判斷、心里沒底。可以想見,時時對權力心懷恐懼的人們,又怎能維護自己的權利,怎能對權力實施監督。消除人們的恐懼感,唯有規范權力、約束權力。像“抓起來再說”這類事情,執法犯法或辦案失誤者為何受不到懲處?他們受不到懲處,怎能杜絕枉抓無辜?“抓起來再說”怎能不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河南商報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