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中,人可以隨意控制夢境。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也并非不可能。對于我們中越來越多的人來說,這已經成為一種現實。現在,做過清明夢的人數正呈快速增長趨勢。所謂的清明夢是指知道自己在做夢的夢,并且當意識到自己在夢里時,可以改變夢境。通過練習,甚至還可以達到對自己的夢完全掌控的程度。
在這部重磅炸彈級影片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愛倫·佩基在夢境中穿梭游蕩,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將街道彎向天空,在墻壁上行走或者摧毀一家咖啡館。雖然清明夢中的情形可能沒有這么具有戲劇性,但過程是類似的。
在做清明夢時,人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可能引導夢中的行為又或者只是簡單地看著夢境徐徐展開。這種意識使得清明夢有別于極為生動和逼真的夢。雖然這種描述聽起來可能有些怪異,但這個過程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
研究發現,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做過清明夢的人數增加了10%至40%。做清明夢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平均每8個人中就有一人做過這種夢。盡管人數越來越多,但對于何種因素觸發了清明夢以及人數增長背后的原因,科學家仍知之甚少。
馬克·布拉格羅夫教授是一位心理學家,在斯旺西大學負責一家夢境實驗室。他表示人在做夢時的能力正發生變化,越來越擅長控制自己的夢境。“事實很簡單,人們讀到或者聽到過有關清明夢的事情。有時候,我會在演講中告訴人們,第二天就會有人找到我,并對我說他們做了一個這樣的夢。”
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大腦在做清明夢時也在努力工作。事實上,大腦一些區域的活躍程度與清醒時類似。值得關注的是,做清明夢的人擁有類似的性格特征。例如,他們比較富有創造性同時注重個人責任而不是讓社會承擔責任。
科學家并不十分清楚夢的功能,對清明夢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負責人吉姆·霍納教授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表示,夢是“精神的電影”,夢中的東西異想天開,轉移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保持睡眠狀態。布拉格羅夫認為,做夢可能有助于記憶。他進行的研究顯示夢境涉及到5至7天內的大量信息。
噩夢可能是對清醒時的擔憂的一種反映,5種最為常見的噩夢是從高處跌落、被人追趕、癱瘓、遲到或者所愛的人死去。男性的噩夢更有可能是暴力事件或者被炒魷魚,女性的噩夢則更有可能是親人死去以及性騷擾。夢見掉頭發和掉牙齒在女性身上更為常見,這可能反映出女性對容顏逝去的一種擔憂。此前進行的研究發現女性做噩夢的次數超過男性。此外,她們的夢也較為激烈,醒來時能夠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