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筆記中記者這樣的一句話:“藝術的思維就是創意,其源頭就是人類對解決復雜構想的本能興趣,是對智慧的探尋……”沒有記下這話是誰講的,感覺很親切。藝術的思維,智慧的探尋,始終在我的希望中。
我比較看重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的文化修養和氣象。因為有了一定的文化修養、有了大的器宇,眼界就寬、胸襟就寬,就有愛心,就有了大格局,就會想到大事、想到長遠的事、想到根本的事、想到人民的事。
我很榮幸由1990年開始,以市政府副秘書長、秘書長、副市長的身份為蘭州人民服務,改革開放以來,蘭州發展了很大的變化,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我與政府各部門的同事堅持用文化眼力、大格局來指導做事,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低眼光。用藝術的思維審視解決面臨的復雜問題,用時間和空間的眼光看看自己待走過的路,思緒就會不斷清晰起來。
對蘭州這座城市,我始終懷著一顆誠摯的心,沿著黃河可見的鐵橋、白搭、水車,傳達傳統文化意境,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對現實中的蘭州有認識、有感受、有希望和追求。一個城市的發展要追求自己的個性,重要的是定位標準個性化發展。一個城市的文化發育越成熟,歷史積淀越深厚,城市的個性就越強,特色就越鮮明。一個城市文化輕了,就很難承載經濟、社會、科技之重。正是在這個思想的鋪墊下,我們提出文化蘭州理念,就是尊重城市文化的一種價值概念、是支撐城市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動力和無形資產的觀念。為此,在主觀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時期,我在準確把握蘭州的生態和文脈,塑造蘭州的文化個性和品格上努力作為。用文化的眼光來豐富提升規劃建設理念,并不斷與養育我的這座城市對話、交流、合作、不斷借助文化因素改善城市環境;讓整個城市散發出濃郁的情感信息。欣慰的是,我們提出的“最西北文章,創全國一流”的文化指導思想,造就了《大夢敦煌》這部經典舞??;提出的“南北兩山抓綠化,黃河兩岸搞文化,把蘭州建成全獨特的環境城市”的目標,成就了百里黃河風情線這一獨特的景觀。從首屆絲綢之路節到百里黃河風情線,蘭州在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煉城市文化。
收入這本書的文章和照片,就是從1992年舉辦首屆中國絲綢之路節起,我對城市建設和發展方方面面的認識一實踐積累,也是向歷史真實地匯報自己的思想和留下時間的印記。同時,也表達我對這座城市的一種情懷和希望,并以此和讀者共勉。